一起练瑜伽|“每礼拜都请我喝啤酒”的病毒斗士终于拿诺奖了( 二 )


仔细分析 , 还是有一定理由的 , 即诺贝尔奖更重视原创性 。
香港大学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金冬雁:这3位获奖者堪称“绝配” , 一位临床医师(奥尔特)、一位公司中的研发科学家(霍顿)、一位基础病毒学的科学家(赖斯) , 说明在传染病攻克上 , 这三个方面都很重要 。
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亮点在哪里?
钟劲:今年大家都看到 , 从武汉发现不明肺炎后 , 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 , 中国的科学家就成功分离了病毒 , 鉴定出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 并且获得了病毒的完整序列 。
但在那个没有高通量测序的年代 , 分离病毒和鉴定病毒是非常困难的 。
那时候分子生物学刚刚起步 , 有人能利用这样一项新兴的 , 还不很成熟的技术来克隆一个病毒基因组 , 是很了不起的工作 。
金冬雁:历史上做医学病毒研究的一般规律是 , 发现一种疾病后 , 从受感染的组织中将病毒分离出来 , 在细胞中培养、扩增 , 通过显微镜观察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 , 再进行其他研究 。
但丙肝病毒的发现不是这样的 , 上世纪70年代初奥尔特医生发现非甲非乙型肝炎后一直找不到病毒 , 无法在细胞中培养出来 。
霍顿等人对丙肝病毒的发现是首先找抗体 , 利用抗体找出抗原及其编码基因 , 是先发现基因再发现病毒 , 先建立感染性的病毒全基因组克隆 , 最后才建立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 。
这是利用反向的基因克隆技术来发现新病毒 , 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 , 把发现新病毒的工作从细胞水平带入了分子水平 。
正是有他们的发现 , 我们才能做出诊断试剂 , 从而实现丙肝病毒的防控工作 。
中国丙肝病毒现在能控制这么好 , 不像乙肝一样传播 , 跟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 。
您眼中的获奖科学家是什么样的?
钟劲:3位获奖者中 , 奥尔特和霍顿年纪比较大 , 前者是一位临床医生 , 后者长期在公司里工作 。
而赖斯相对年轻 , 在学术界比较活跃 , 大多数中国学者对他更熟悉一些 。
在领域内的国际会议上 , 霍顿和赖斯来得比较多 , 奥尔特来得要少一些 。
只要他们几位现身 , 大家都会对他们很尊敬 。 每次会议的总结阶段 , 大家总是希望交给霍顿来发言 , 他也常常展望丙肝研究领域的未来 。
赖斯则是一位很谦逊的学者 , 很关心年轻人 ,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袁正宏:1999年 , 我作为访问教授在赖斯的实验室做过一段时间研究 。
赖斯每天早上8点到实验室 , 晚上9点以后才离开 , 周末也不例外 。
他基本把所有时间都放在研究科学和各种学术会议上 , 就连爱好也跟科学相关 。
赖斯对自己的领域非常热爱 , 他认为把丙肝病毒的每一个基因、每一个功能都搞清楚 , 是最重要的事情 。
这也是他一直跟我讨论的内容:要坚持作疾病的基础研究 。
他本人非常友好 , 也非常讲究合作 。
当时访问期间 , 他每个礼拜都要请我喝啤酒聊天 , 他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 有利于教学实践和充分的交流合作 , 这是创新科研的关键 。
一起练瑜伽|“每礼拜都请我喝啤酒”的病毒斗士终于拿诺奖了
文章图片
【一起练瑜伽|“每礼拜都请我喝啤酒”的病毒斗士终于拿诺奖了】赖斯和袁正宏在第十四届国际肝炎和肝病会议上的合影袁正宏供图
金冬雁:霍顿获奖无数 , 但他在多次获奖时 , 都坚持要将当年与他一起工作的华人学者——来自中国台湾的郭劲宏和来自新加坡的朱桂霖——包括在内 , 但这一要求一直未果 。
2013年 , 他就是因此拒绝了接受盖尔德纳国际奖 。
丙肝病毒发现30多年后 , 我们战胜这种病毒了吗?这个领域还有哪些重要问题?
钟劲:丙肝药物研发几乎是抗病毒药物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