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父亲是“老铁”,我是“铁二代”( 四 )


周围有好几个村子 , 北边500米是小张家窝堡村 , 南边穿过铁路500米是胡家围子村 , 有临时的过道可通过 , 东边顺着铁路2公里有个常宝村 , 西边2公里靠近铁路远一点村庄叫宁家油坊 。
除去“堡”、还有瓦房一村、瓦房二村、油坊等 , 标准的农耕生活 。 父亲巡路以后时间比较宽裕 , 经常到各个村子里参与军民共建 。 晚上可以追着电影队看电影 , 当时的电影有《英雄儿女》《地道战》 。 不但有“油坊”还有酒坊 , 那一片村村都有酒坊 , 东北人在秋后用高粱、玉米等作物自己酿造“酒水” , 是我们甘之如饴的粮食酒 。 喝着粮食酒、吃着自己种的菜、晚上看看电影 , 父亲津津乐道了好多年 。
父亲和他带的两个新兵 , 除去看守三间房子、看守铁路设施之外 , 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巡道 , 巡查安全隐患、有人破坏等 。
两个铁轨之间的交接处有严格的要求 , 不能有一张纸的缝隙 。 有一次 , 一辆货车从远处驶来 , 声音率先通过铁轨传来 , 父亲突然发现了钢轨之间的有颗钉子松动了 , 本来就是试运营 , 各种条件都不完善 。 货车过来 , 如果钢轨松动导致火车脱离轨道 , 会造成翻车的重大事故 。
在万分紧急的时刻 , 父亲迅速找到旗子 , 远距离操作 , 让火车停到了安全距离之外 , 避免了一次事故 , 所以父亲还获得连营嘉奖 。
往事如烟 , 可堪回首 , 他们的青春是闪过光的 。 所以 ,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 , 都要保持一种蓬勃的生命张力 , 积极地迎接每一个晨曦 。 不一定惊天动地 , 但是要丰富每一段旅程、丰盈下每天不甘寂寞的心 。
落梅横笛已三更 , 草原深处征人行 。
1980年 , 父亲退伍 , “草原五班”生活也就结束了 。 回家后第二年 , 1981年秋天 , 我出生后一两个月 , 父亲又找了一个在铁路上干活的机会 。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位于祖国东西大动脉陇海线上 , 上世纪80年代 , 陇海线从单线扩展到双线 。 父亲刚从铁道兵退伍 , 修过铁路 , 有经验、懂技术 , 被委以技术员 。 干了几个月 , 当时的队伍去菏泽继续修铁路 , 负责人要把父亲带去当铁路工人 , 但家里人没同意 。 父亲回家务农 , 彻底告别了铁路 。
时光一晃 , 40年就过去了 。
《铁道兵志在四方》中唱出了铁道兵“老铁”们的心声 , “今天汗水下地 , 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 , 同志们哪迈开大步朝前走呀 ,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 2019年9月23日 , 他们修建的京通铁路内燃机车牵引的铁路线路改建成了电力牵引 , 这是全国最大规模既有线路换梁施工工作 。 同月 , 我履职中国铁建 。
父亲参与修建的铁路迎来了新的时代;他的“老铁”生涯 , 也迎来了新的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