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长安街|长安街是座天然博物馆,漫步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57岁的高源身穿蓝色马甲穿梭在天安门广场 , 他是广场上资历最老的摄影师 , 大家都叫他6号摄影师 , 因为他的岗位在广场6号位 。 17岁从沈阳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天安门广场摄影师至今 , 他已为各地来北京的游客拍过60万张照片 。 这个“十一” , 他走进中国教育电视台的3集纪录片《从建国门到复兴门——漫步长安街》(以下简称《漫步长安街》) , 为的是完成一个久违的心愿:为遗落在自己手中的几千张失联老照片寻找主人 。
文章插图
“早些年照相并不像现在能当时就取 , 很少有人在经历了漫长的排队拍照后 , 还能再挤出两个小时等着取照片 。 游客们大都是照相后留下地址 , 等师傅们冲好照片以后寄回去 , 这样很容易出现由于地址不详等各种原因被反复退回的照片 , 高源手里就有几千张 。 ”《漫步长安街》总制片人、执行总编导桂岩说 , 这些年 , 高源一直希望通过各种途径物归原主 , 把各自于关天安门的那份记忆领回去 。 几年前他还尝试使用微博寻找照片的主人 , 但效果并不理想 , “那时候来北京一趟不容易 , 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就到过一次北京 , 就留下这一张天安门合影 。 这些老照片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 , 对于当事人来说越来越珍贵 。 ”
作为新中国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 天安门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600年历史价值 。 多少年里 , 到天安门照相是一件大事 。 中国的大部分家庭里都有一张和天安门的合影 , 第一次到北京的外地游客 , 去天安门拍张照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行程 。
天安门是整条长安街的中心点 , 也是纪录片《漫步长安街》最不惜笔墨的部分之一 。 从历史兴衰 , 到文化蜕变 , 面积44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 , 有讲不完的故事 ,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 关于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 , 关于人民大会堂的建造 , 关于国家大剧院的诞生 , 一页页历史翻过 , 纪录片娓娓道来 , 而透过高源相机的镜头望过去 , 则是一个穿越时代却从未缺席的百姓视角 。
文章插图
“他是一个记录者 , 同时也是一个见证者 。 伴随着时代的变化 , 他们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桂岩说 。
在高源印象中 , 改革开放初期 , 人员流动性不高 , 平均每天拍四五十张 。 从1983年之后到天安门广场上照相的人越来越多 , 最忙的时候一天几百张近千张 。 胶片变成了数码 , 早年7毛5分钱一张 , 也变为6寸的每张10元 , 8寸的每张20元 。 照片上的人穿的衣服、脸上的表情也在变 , “一开始 , 大家不分男女穿的衣服都一样 , 基本都是单调的‘绿白灰’ , 80年代以后 , 广场上才有了新鲜的样式和色彩” 。
推荐阅读
- 天然气|黑龙江发生一起大事件,地点在佳木斯,1死2伤场面令人痛心
- 新华网|两部门:各地博物馆要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
-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
- 中国|目瞪口呆!奶源争夺战正酣 恒天然却25亿元出售牧场群有何玄机
- 生产|9月份我国进口天然气866万吨 同比增长5.5%
- 航拍江苏淮安秋意生态园 五彩斑斓如天然调色板
- 石油商报|向好!向好!天然气销售河北分公司主要经营指标飘红
- 现场|路口施工挖断天然气管道起火,离加油站只有5米
- 独念儿时长安街|征兵数翻番,针对俄罗斯!瑞典宣布将增加40%军费
- 敲黑板|开电动汽车能省多少钱?权威数据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