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战史|二战T14突击坦克,被英国带偏的设计,美国版的步兵坦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战爆发后 , 美国的坦克工业与欧洲几个大国相比除了产能不落后 , 不管是战术思想还是设计想都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 凭借着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以及没有逼近国门的战争威胁 , 美国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去试错 , 以此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线 。 在这个过程中 , 美国不仅从实战中摸索学习 , 也向好队友英国学习 , T14突击坦克就是两国合作的案例 。
T14突击坦克
1941年秋 , 对战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诞生 , 并在次年开始大规模服役 , 不过一款坦克的成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1942年3月 , 美国与英国展开了一次关于坦克设计的讨论 , 其中英国仍然坚持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的思路 , 双方达成了设计建造重型突击坦克T14的想法 , 其实就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步兵坦克 。
鉴于英国已经深陷战争泥潭 , 而且现有的马蒂尔达、丘吉尔步兵坦克不能让美军满意 , 也许是担心T14会步丘吉尔步兵坦克后尘 , 美国要在本土设计坦克 , 而且新坦克也应该与美国现有的坦克体系相融合 , 这样对开辟生产线和装备使用都有好处 。
T14突击坦克
英国也没有再纠结 , 反正以当时英国的产能而言 , 也没有实力完成美国那样动不动就上万的坦克产量 , 不过英国提出了购买8500辆T14的想法 , 算是给项目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
T14这个正式名字在1942年5月确定 , 但是研制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 2辆原型车于1943年7月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测试 , 1944年其中一辆被送往英国测试 。
T14突击坦克
T14的设计结合了英、美两国的风特点 , 当然它其实更像美国坦克 。 坦克底盘与M4相似 , 动力为520马力的福特GAZ V8发动机 , 行走装置和M6相似 , 为HVSS悬挂 , 采用主动轮前置的方案 , 不过钢制履带板宽度增加到65毫米 , 可以降低地面压强 , 最大行驶速度28千米每小时 。
既然是突击坦克 , 装甲防护就是坦克的重点强化对象 。 坦克车体采用焊接钢装甲 , 炮塔为铸造结构 。 车体正面首上部分为60°倾斜角的2英寸(约50毫米)钢装甲 , 车首圆弧过渡处的装甲厚4英寸(约100毫米) , 首下也为2英寸厚;车体侧面为30°倾斜角的2英寸装甲 , 同时履带外侧有0.5英寸厚的裙甲保护 , 提升对破甲弹的防护 。
T14突击坦克
铸造的炮塔防护力较好 , 侧后厚度均为4英寸 , 正面为30°倾斜角的3英寸(约76毫米)装甲 , 这种结构并不是要放弃正面装甲 , 而是考虑到还有2英寸厚的炮盾 , 如果过多强化正面装甲 , 加上火炮的重量会造成炮塔重心不平衡的情况 。
在武器装备上 , 最初计划使用与M4一样的M3式75毫米炮 , 或者英制6磅炮 , 另外也有计划安装105毫米榴弹炮 , 不过样车上安装的是M3 。 辅助武器为2挺M1919式7.62毫米机枪 , 分别为车体右前方一挺航向机枪 , 炮塔一挺并列机枪 , 炮塔顶部也可以安装M2重机枪 , 这是当时美制坦克一贯的模式 。
T14突击坦克
T14重约42.6吨 , 长6.19米 , 宽3.17米 , 高2.99米 , 是一款很紧凑的坦克 , 对比一下重量为41.9吨的M26 , 后者的长宽高分别为:8.65、3.15和2.87 。 过于紧凑的车体带来的问题也不少 。
在测试中发现T14除了可靠性不达标之外 , 行驶速度等性能也不如人意 , 车体裙甲拆解不便 , 不利于坦克的维修保养 , 紧凑的车体也难以进行升级改装 。 另外英、美两国都有了各自的新式坦克 , 美国的M26在1944年已经快要完成设计 , 英国的百夫长坦克也八九不离十 。 1944年年底T14项目正式结束 。
T14突击坦克
【丹书战史|二战T14突击坦克,被英国带偏的设计,美国版的步兵坦克】T14突击坦克的失败不是偶然 , 它身上带有步兵坦克的落后理念 , 同时使用的一些设计如动力后置+主动轮前置的方案、保守的悬挂等也落后于同时时代的新式坦克;当然它并非一无是处 , 在它的身上可以明显感觉到设计师对倾斜装甲的考虑 , 这也是很明显的进步 。
推荐阅读
- dna|二战留下DNA印记
- 原子弹|不为人知的二战故事:英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居然是在船上进行的
- 二战|不为人知的二战故事:一个错误的计算,导致德国放弃了原子弹计划
- 原子弹|二战日本秘密研制原子弹失败始末
- 疯狗的轻武|编制与武器,二战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班排火力对比
- 孙哥美食|二战李.恩菲尔德no.4和毛瑟步枪相遇,谁能赢得了对方?
- 二战日本女人不能穿裤子,为何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真相脸红
- 战争爆发的5个前兆,美国已中4个,俄专家,若开战损失或超二战
- 二战时最不怕死的美国将军,被自己的飞机炸得只剩将星残片
- 这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抗战史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