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勤谨为政的能吏成为一方军事统帅后,尽力施为,却接连丧失要塞

明朝末年 , 虽说朝政腐败 , 江河日下 , 但仍有不少的清正官吏在勤谨努力地报国安民 。凤翔(今属陕西宝鸡)人袁应泰(字大来) , 就是其中的一位 。
袁应泰自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 , 进入仕途后 , 历任知县、工部主事、河南右参政、兵部侍郎、右佥都御史、辽东经略等官职 。
从其履历来看 , 袁应泰不仅曾经职任一方理政为民 , 还曾领军守边 , 保家卫国 。
一、倾心为民 , 善理后勤称能吏 。
在民事上 , 袁应泰自职任临漳知县伊始 , 即全力以赴地奔波劳碌 , 兢兢业业地本位守职 。引领民众筑堤开渠 , 兴修水利 , 使得农田饱灌 , 产量大增 。
职任河内知县时 , 为了升移广济渠的引水口 , 袁应泰无偿地捐出了积攒多年的万金俸禄 , 用于艰险的开山工程 。之后 , 袁应泰“六年之内布衣素食 , 未闻有崇肉累帛之奉” 。
明朝|勤谨为政的能吏成为一方军事统帅后,尽力施为,却接连丧失要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任淮徐兵备道时 , 恰值黄河决口 , 山东发生大灾荒 。袁应泰配合地方政府 , 广设粥厂、疏浚水渠 , 全力救灾 。为了赈济灾民 , 他还擅自挪用了国家的税收 。
以按察使为永平兵备道时 , 袁应泰及时筹备军用物资 , 确保边关所需 。“关外所需刍茭、火药之属呼吸立应 。”为此 , 辽东经略熊廷弼视之为后勤保障之能吏 。
二、经略辽东 , 接纳蒙民留隐患 。
因政绩突出 , 袁应泰于泰昌元年(1620年)升迁为右佥都御史 , 并代巡辽东 。不久 , 经略辽东的熊廷弼因“党争”离职 。
明朝|勤谨为政的能吏成为一方军事统帅后,尽力施为,却接连丧失要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之 , 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袁应泰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右侍郎 , 代熊廷弼经略辽东 , 成为了一方军事统帅 。
从“民事”走上“军事”的袁应泰接受了朝廷的委任后 , 誓言:
“臣愿与辽相终始 , 更愿文武诸臣无怀二心 , 与臣相终始 。有托故谢事者 , 罪无赦 。”
明熹宗对袁应泰的任职态度非常满意 , 随即赐予他尚方剑 , 以增其权威 。上任伊始 , 袁应泰即大刀阔斧地清理了一些贪官污吏 , 然后用心备战 , 守护边关 。
袁应泰的军队管理立足“为民情怀” 。一则 , 改变 , 甚至废止了熊廷弼制定施行的一些严格的军规、军纪 , 宽缓养兵 。二则 , 对因生活所迫前来投靠的蒙古部族的民众 , 不分良莠 , 全部接纳 。
袁应泰如此行事的理由是:如果我们不收留他们 , 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敌人的帮凶 。也就是说 , 拒绝他们 , 就等于在助长敌军的势力 。
明朝|勤谨为政的能吏成为一方军事统帅后,尽力施为,却接连丧失要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之 , 越来越多的蒙古人投靠了袁应泰 。袁应泰把他们分别安置在辽阳、沈阳两要塞 , 与城中原有民众混居在一起 。结果 , 其中的一些蒙古人暗中为非作歹 , “居民苦之” 。
袁应泰手下的将领们都认为他这样无原则、无止境地收纳蒙古人不妥当 。他们就劝告他 , 如果敌军的间谍潜藏其中 , 届时与外来的敌军相呼应 , 结果将不堪设想 。
但是 , 袁应泰不以为然 , 且自得地说 , 我这样做是有先例的 。以前 , 咱们就曾利用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部队 , 阻击来犯之敌 , 而且收效不错 。现在 , 我也将借助这些蒙古人来抗击后金军队 。
在不久的三岔儿之战中 , 袁应泰即如此用兵 , 获取了理想的战果 。于是 , 袁应泰就愈发坚信自己的“谋略” , 将领们一时间也不好再说什么 。
三、抗击后金 , 接连败北失要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