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岛|读《道德经》:追求进步,也是一条奔向毁灭的不归路?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读《道德经》:追求进步 , 也是一条奔向毁灭的不归路?
正和岛|读《道德经》:追求进步,也是一条奔向毁灭的不归路?
本文插图
【正和岛|读《道德经》:追求进步,也是一条奔向毁灭的不归路?】

作 者:吴强 私人董事会教练
来 源:正和岛
01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这是小说《三体》中 , 一位三体世界善良的监听员发给地球的信息 , 因为地球一旦被更先进的文明发现 , 就注定遭到入侵和毁灭 , 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 , 藏的久才能活的久 。
其实 , 地球上的不同文明间 , 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黑暗森林法则 ,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 , 美洲的印第安人、澳洲和新西兰的土著人 , 都活的好好的 , 可一旦被先进的欧洲文明所发现 , 他们就面临灭顶之灾 。
时间的长河中 , 地球上有无数物种在竞争中灭绝 , 人类也是如此 , 现代分子人类学证明 , 北京猿人、元谋人、蓝田人并不是我们的祖先 , 他们和尼安德特人一样 , 都是被我们祖先灭掉的人类亚种 。
强大者可以选择不打人 , 但落后者无法保证自己不挨打 , 尤其是强弱代差巨大时 , 弱者连被征服的机会都没有 , 而是“消灭你 , 与你无关” 。
02
有时候 , 越了解历史的真相 , 就越无法理解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章中 , 提出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主张 。
小国寡民 。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虽有舟舆 ,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 无所陈之 。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
甘其食 , 美其服 ,
安其居 , 乐其俗 。
邻国相望 , 鸡犬之声相闻 ,
民至老死 , 不相往来 。
解读>>
(我的理想之国)国土狭小而人口稀少 。 即使有让效率提升十倍、百倍的工具器械 , 却不去使用;民众都重视死亡 , 而不愿去往远方;虽然有车船 , 但从不乘用;虽然有盔甲和兵器 , 也从不拿出来 。 甚至 , 让民众回归到结绳记事的状态 。
人们吃什么东西都觉得甘甜 , 穿什么衣服都觉得好看 , 住什么房子都觉得安逸 , 对自己的民风民俗乐此不疲 。 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 , 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听见 , 但民众一直到老死 , 彼此都不怎么来往 。
老子描绘出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 , 这里没有争斗 , 也没有追求进步的欲望 , 所有的人都安于现状、甘守自己的传统的文明和生活方式 , 在这个世界中 , 不发展才是硬道理 。
老子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 , 因为他看到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危机 , 追求进步的道路 , 也是一条奔向毁灭的不归路 , 科技进步虽然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 , 但也释放了人们的欲望 , 带来文明冲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战争饥荒 。
历史上的强者 , 也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 , 哪个不是盛极一时?但这些当时的地表最强文明 , 在辉煌的顶峰过后 , 都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
文明一直处于某种囚徒困境之中 , 弱小的被强大灭绝 , 强大的自我毁灭 。
因此 , 老子关心的不是在博弈系统中的某一方、某一国 , 他跳出了国家、民族和政权的框架局限 , 关注全人类的命运 , 这种关注是宗教和哲学层面的 , 老子一直在回答的问题是:“人 , 应该如何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 ,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回答是:“人 ,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
老子和荷尔德林都意识到 , 人类最理想的状态是生活在伊甸园里 , 小国寡民 , 安居乐业 , 诗意地栖居 。 但是 , 人类从走出伊甸园那一刻起 , 就做梦都想不到 , 来时好好的 , 回不去了!
伊甸园回不去 , 停下来会被黑暗森林吞噬 , 继续往前走又是一条不归路!怎么办?还有让人类命运逃出生天的办法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