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二 )


恰到好处、金黄酥脆的神仙脆皮
本课重点来了,在这个部分,我们做了最多组实验,痛失了最多的鸡腿子。把常见的厨房裹粉都滚了一遍,甚至还试了各处搜刮来的“偏方”。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最后的脆皮,长这样:
该怎么形容它呢?处于一个酥与硬、厚与薄之间的微妙的平衡点上,是一块真正能发出咔擦声的神仙脆皮。
更绝的是,它在稍稍放冷后,外皮竟然还能保持原有的脆度,也不会因为放冷而加重油腻感,简直是大夏天跟朋友一起闲聊喝啤酒时的绝配。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这个配方,用的不是单一的粉类,而是用不同粉不同比例混合,打组合拳。
配方在这里:50克土豆淀粉+40克面粉+10克玉米淀粉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这个配方来自日本唐扬协会。对,日本人有个专门的炸鸡协会:)
这个组合拳打得还真不是玄学,每部分都在发挥自己的作用:
土豆淀粉的特点是粘性强、胀性大,用来挂糊,使面衣与食材本身不轻易分离——效果可以参考锅包肉: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玉米淀粉的特点是吸湿性强,经油炸后口感较为酥脆,效果参考松鼠鳜鱼: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跟只用玉米淀粉的炸鸡相比,541的面衣更薄、粉感相对不明显,肉汁也更丰富;而跟只用米粉的炸鸡相比,541的面衣又更有存在感,且不会有咬不断的“韧性”;
跟只用面粉的比起来,541更酥;但又不至于像加了苏打粉的一样,外皮过于蓬松、酥松有余而脆感不足。
黄金541:害,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至于怎么裹粉?
大家去网上搜搜看炸鸡裹粉手法——复杂&简单的,玄学&不玄学的,有些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太极拳教学课堂的,我们都试了。
好消息是,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用的。
一放、一埋、一抖——三个动作,就能完成日式炸鸡的裹粉步骤。
注意要尽可能抖掉多余的面粉,
面皮才能拥有日式炸鸡的轻薄爽脆。
这种手法炸出来的面衣,非常轻薄酥脆。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不裹蛋液、不挂面糊,面衣的口感才会足够清爽;尽可能抖掉多余的面粉,才能最大程度突出肉汁的丰盈与鲜美。
还试到其他几个裹粉方式,也各有亮点。
如果你喜欢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面皮,可以在裹粉时直接将腌泡汁与淀粉混合,这样炸出来的面皮是所有实验组中最薄的: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如果你是开封菜炸鸡的拥趸,偏爱厚一点的炸鸡皮,可以先裹一层蛋液再裹粉,这样炸鸡的面皮还会有浓郁的蛋香: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如果你想拥有像旺旺雪饼上那层雪花一样的颗粒状脆皮,可以先在炸鸡表面裹上一层蛋液、一层面粉,然后将少量水分次加入到土豆淀粉中、搅拌成颗粒状,再让鸡肉裹上一层颗粒状淀粉: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这些白色的颗粒状“雪花”内心中空,有着非常蓬松的口感,咬下去会发出“shua”的声音
终于到了高潮部分:
炸出脆皮爆汁的鸡!!
这可能是厨房新手最害怕的宽油环节,你心中也许有很多问号:
冷油下锅还是热油下锅?炸一次、两次还是三次?油温多少?怎么测量?
我们在试验了若干种油炸组合后,认为这是使鸡肉最多汁嫩滑的油炸方式:
热油下锅
炸两次,第一次160度油温炸至8成熟、表面呈浅黄色
第二次180度油温复炸至表面金黄酥脆
第一次油炸的目的是让食材断生、定型。但如果此时油温太高、食材水分过快流失,就会致使食材口感变老。将鸡肉炸至8成熟后,应先将鸡肉静置两分钟左右,等待余温将鸡肉加热至全熟。
第二次油炸的目的是为了让食材表面更加酥脆,此时就需要较高的油温与较短的油炸时间。
如果家里没有测温枪,可以用剩下的裹粉捏一个面糊团团:
160度油温测量方式:将面糊滴入油锅,面糊沉到锅底后逐渐浮起,并慢慢变色

 炸鸡|如果注定要长胖,为了这块能飚汁的炸鸡,我可以
文章图片

180度油温测量方式:面糊滴入油锅,沉到中间后迅速浮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