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作为失独皇帝,宋高宗真的反感臣下建议立储吗?

导言

历史上,有些皇帝是不愿意立储的,比如明神宗,被大臣怼到自闭罢工,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比较极端的有唐宣宗、后唐明宗等,干脆把立太子和自己退休等同起来,吓得大臣不敢倡议立储,即使有不怕死的直臣冒死倡议了,他们也不听,直到最终发现心仪的儿子因此无法顺利继位才追悔莫及。

即使皇帝心目中已经有了符合礼法的太子人选,也不代表倡立太子就能迎合上意了,宋太宗年间,度支判官冯拯、左正言尹黄裳、右正言王世则、右拾遗洪湛、左正言宋沆就因为请求立太宗爱子赵元僖为太子,都被贬去岭南吃荔枝了,连宋沆的姻亲宰相吕蒙正也被牵连罢免。宋太宗对此的理由是:

朕难道不知道储副是邦国之本吗,但近世都是浅薄之人,如果立了太子,则东宫僚属都要对太子称臣,大家会疑惑到底谁才是主子。此事朕自有分寸。

【 真的|作为失独皇帝,宋高宗真的反感臣下建议立储吗?】宋太宗身后倒是没出大乱子,子孙世世代代做着中原皇帝,直到靖康二年(1127年)遭遇了靖康之耻,近支皇族几乎被新兴的金朝一网打尽,只剩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逃到江南称帝,史称宋高宗,宋朝也从北宋进入了南宋。

靖康之耻时,宋高宗的妻子邢秉懿、一些侍妾和女儿们也被金人俘虏,怀孕的侍妾潘氏侥幸得免,就是后来的潘贤妃,并生下宋高宗的第一个儿子赵旉。

皇帝有子,也就有了立储人选,赵旉也就成为了无可争议的皇太子,但是,他早早就夭折了。

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指不定怎么做就触碰了龙鳞。但为皇帝和国家着想又的确是大臣们的职责所在,即使有生命危险,一旦责任心压过了怕死之念,还是会有人为立储之事挺身而出的。

倡议立储

建炎四年(1130年),也是赵旉去世后的第二年,就有不怕死的官员,首先给正在越州(今绍兴)暂驻的宋高宗上书,谈到了立储的事。

宋高宗虽然成了失独皇帝,但毕竟才二十多岁,年富力强,在没有开天眼的情况下,怕是没人能断言他将来一定生不出儿子。

这种情况下,倡议他立储,至少需要充分考虑并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明确以下问题:

1.强调当前局面下立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既然皇帝无子,那就要告诉皇帝如何立储,立谁为储;

3.一旦有皇子出生,储君和皇子的位置如何摆?

事实上第一点,宋高宗本人应该很清楚。有的君主以为立太子会威胁皇权,但当时的局势恰恰是需要立太子明确皇位有继以安人心,不然他也没必要在立潘贤妃为皇后未果导致赵旉无法稳坐嫡长子宝座、随时可能被后来者超车的情况下仍然立他为太子了。

那个叫娄寅亮的官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上书的,就算退一步讲不是出于公心而只是嗅觉灵敏的政治投机,那也是摸准了上层的心态。

娄寅亮在上疏中如是说:

先正有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周王薨,章圣取宗室育之宫中,此天下之大虑也。’仁宗感悟其说,诏英祖入继大统。

——“先正”,指前代的贤臣。这里说的是:当初宋太祖舍弃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宋太宗,是天下最公正的事;章圣皇帝即宋真宗,在嫡子周王赵玄祐去世后没有了皇子,于是选择宗室入宫养育,是天下最深谋远虑的事。后来宋真宗得子宋仁宗,当然就轮不到其他宗室继位;无子的宋仁宗被贤臣的话感悟,下诏由养子宋英宗入继大统。

文子文孙,宜君宜王,遭罹变故,不断如带。今有天下者,独陛下一人而已。

——太宗一脉就像周文王的子孙,就该世世代代做君王,但遭到变故,世系几乎断绝。如今有天下的,只剩陛下一人了。

恭惟陛下,克己忧勤,备尝艰险,春秋鼎盛,自当『则百斯男』。属者椒寝未繁,前星不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

——“椒寝”指代皇后,这里说的是陛下历尽艰险,又年富力强,自当多子多孙,可眼下皇子早夭,后宫也没有产出,陛下皇嗣无继,有识者为此寒心。

可以说,作为下臣,娄寅亮很体谅皇帝的心态和照顾皇帝的面子:我不是说您生不出孩子啊,您还那么年轻,我相信您还是可以使劲生的,只是现在国家的确迫切需要储君。

天其或者深戒陛下,追念祖宗公心长虑之所及乎?崇宁以来,谀臣进说,独推濮王子孙以为近属,余皆谓之同姓,遂使昌陵之后,寂寥无闻,奔迸蓝缕,仅同民庶。恐祀丰于昵,仰违天监,太祖在天莫肯顾歆,是以二圣未有回銮之期,金人未有悔祸之意,中原未有息肩之日。

——这也许是上天在深切告诫陛下追念祖宗公心的长远考虑吧?崇宁年间以来,谀臣们进言,只称英宗生父濮王赵允让的子孙为近支亲属,其余都只称之为同姓,于是使得永昌陵(以陵寝指代宋太祖)的后裔寂寥无闻,逃散贫困,仅仅形同平民。这恐怕是典祀之礼特厚于近亲,违背天意,所以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不肯眷顾,被金人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二圣没有回銮之期,金人也没有悔祸之意,中原也没有安定之日。

 真的|作为失独皇帝,宋高宗真的反感臣下建议立储吗?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