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凌宗伟:阅读与思考互为一体


凌宗伟|凌宗伟:阅读与思考互为一体
文章图片
阅读 , 本就是个人的事 , 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 , 所读的东西自然不一样 。 我这里说的是大概念的阅读 , 而不是语文课中的阅读 。 但是 , 我这里想说的是 , 阅读与思考是互为一体的 。 离开了阅读的思考往往只是空想 , 离开了思考的阅读难免人云亦云 。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书读了不少依然浅薄 , 而有些人想法颇多却一事无成的缘故 。
不少老师功成名就的老师喜欢罗列自己的书单 , 尤其是会罗列对自己有影响的书单 , 即便没有功成名就 , 也喜欢给我们开书单 , 如果我们有阅读的经验 , 或者像模像样地读过几本高质量的书的话 , 就会发现那些老师的书单背后的问题 。
前不久 , 有一位初中物理老师同我聊起过某网红名师的书单 。 我同她说 , 凭直觉我可以武断地说这位名师书单中的这些书绝大多数她就没读过 , 或者就没有读懂 。 如若一个语文老师真的读懂了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无论怎么也不会将其与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普希金的《致大海》、穆旦的《苍蝇》《葬歌》《冥想》、毕淑敏的《我的五样》等扯在一起的 , 因为随便你怎么想也想不出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 。 这位物理老师表示也有同感 , 在她看来通常一本书是另一本书的阶梯 , 一个读书人读的书之间应该是有机联系的 。 但那个书单的同一类别的书之间隔着 。 比如她读《论自由》 , 接着会读《自由及其背叛》 。
【凌宗伟|凌宗伟:阅读与思考互为一体】我的基本观点是 , 尽管读书是个人的事 , 但如果真的想读点书 , 一般而言人们在一个时段 , 或者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的阅读是有特定的取向的 。 其大致“套路”就是你的下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 , 一本挨着一本 , 读心理学 , 是一串 , 读思维又是一串 , 逻辑又是一串 , 杂食 , 不等于乱食 。 既可以下里巴人 , 也可以阳春白雪 , 但这当中是有个脉络的 , 彼此相通的 。 对个人而言 , 书单这东西 , 还真不是乱开的 , 尤其是标榜对自己有影响的书单 , 一不小心 , 就会将自己给卖了 。
作为学生我们千万不可迷信老师们尤其是名师们给我们开列的书单 , 不少老师开列的书单 , 其实就如说相声的必须反复操练的“报菜谱”的功夫 , 他们报着 , 报着 , 我们听着 , 听着 , 慢慢的都信以为真了 , 对他们来说开列书单早已经是小菜一碟了 , 至于这些小菜他们吃没吃 , 只有他们最清楚 , 我们稍微动动脑子也是会清楚的 。
英国人约翰?埃默里克?爱德华?达尔伯格-阿克顿曾经说过:我们“需要学会的主要不是积累资料的技术 , 而是分析资料 , 辨别谎言与真相、可疑与可靠的更为重要的技术” 。 他认为“历史研究充实、匡正和扩展思想所依靠的 , 不仅是博学多闻更是有力的批判” 。 我以为对老师们给我们开列的书单 , 同样需要如前面我与那位物理老师的交流那样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 。 阿克顿认为 , “所谓批判者 , 就是这样一种人 , 当他把视线投向一段有趣的陈述时 , 他是从怀疑它开始的 。 在他对权威没有对三个步骤表示认可之前 , 他不会放弃怀疑态度 。 首先他要询问 , 他所看到的句子 , 是否就是原作者所写下的句子 。 因为转述者、编者和编者之上官方的或滥用权力的审査官 , 可能在文字上玩弄花招 , 对原文做了不少算改 。 如果这些人没有过失 , 也有可能作者本人重写了著作 , 你可以去查找第一稿 , 找出后来的改动 , 增加了什么 , 删去了什么 。 其次要询问的是 , 作者从何处获得信息 。 如果来自过去的一个作者 , 这可以得到查证 , 但仍要对后者提出相同的质询 。 如果源自未刊文稿 , 必须追溯它们的来源 , 当达到了源头或线索消失时 , 真实性的问题便出现了” 。
譬如我前面提到的某网红名师的书单 , 我们不仅可以看同一类别的书之间是不是隔着 , 也可以统计一下 , 算算总量 , 其平均一年读了多少本 , 有几本书(譬如《康德美学文集》)如果要精读的话 , 大概要费多少时间 , 还要备课 , 上课 , 讲座 , 直播……姑且不论读得懂读不懂 , 就进度而言《爱弥儿》十天读得了吗?《荣格全集》要读多少天?其可靠性如何也就可以有个基本判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