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学习君|公务员考试行测之篇章阅读解析

一、题型分析
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中长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 其出题形式为:给出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 , 文章字数为400~600字 , 针对一篇文章一般有1~5个问题 。 考生需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 借助自身的言语知识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
文章阅读的考查形式虽然是中长篇文章 , 但有大量试题是针对字、词、语句来设置问题 。 因此 , 文章阅读实际上综合了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等多种题型 , 是全面考查考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综合题型 。
公考学习君|公务员考试行测之篇章阅读解析
文章图片
二、阅读知识
1.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 , 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 。
2.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 , 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 , 抓住了这个纲 ,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 , 掌握文章的结构 ,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 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 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 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公考学习君|公务员考试行测之篇章阅读解析
文章图片
3.记叙的顺序
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 顺叙 , 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 倒叙 ,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 ,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 ,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 插叙 ,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 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 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 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 补叙 , 也叫追叙 , 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 分叙 ,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
4.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 ,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 , 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 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 , 是以“他”叙事 。 运用第三人称叙事 , 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 , 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
5.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 , 以形传神 ,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
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 , 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 , 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 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
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 揭示人物内心 , 刻画人物性格 。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突出深化主题 。
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 , 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 , 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 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