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顾学明: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稳外贸稳外资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叠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遭遇“寒流” 。面临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华社采访人员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 。
外贸表现好于预期,但不可高枕无忧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可能缩水13%至32% 。您长期跟踪研究国际贸易,怎么看待这样的衰退?”采访人员问 。
“应该认清,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 。”他说,但我国当前的外贸发展比预想中表现得要好一些,四季度仍有望延续向好势头 。
这股韧劲从何而来?顾学明分析,首先,我国迅速控制住疫情蔓延并率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众多外贸企业“能干活”“有活干”,为外贸回稳向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支持全球抗疫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
其次,他认为,我国产业持续转型升级为外贸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 。从海关数据看,今年1至8月,我国集成电路、家电、手机和电脑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4.7%、14.1%、8.9%和8.4%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相对疲软的情况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表现可圈可点,弥补了部分“缺口” 。
他还提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的突出亮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逆势增长,增幅均明显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
文章图片
9月1日,海关工作人员在中欧班列(渝新欧)跨境电商B2B出口专列发车前做准备工作 。(新华社采访人员唐奕摄)
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我国实现进口、出口双双正增长;出口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正增长 。
“对外贸形势持乐观态度,并不意味着我国外贸可以高枕无忧 。”顾学明说,面对外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企业更加需要雪中送炭 。
他建议,加强海关、税务、外汇管理、银行和保险等部门协调,在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保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企业;引导外贸企业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综合运用交涉、磋商、谈判、法律抗辩和业界合作等方法,有效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 。
全球投资严重乏力,中国吸引外资仍具优势
与全球贸易所面临的困境类似,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今年同样遭遇重挫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近期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规模可能减少40% 。
“虽然当前引资无论是扩增量还是稳存量都面临着一定压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利用外资的优势依然存在,并且没有减弱 。”顾学明说 。
在他看来,我国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可以完成研发、设计、生产、商业化的全部流程,完整产业链优势较为明显 。
与此同时,他认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比较优势正在形成 。“劳动力红利”逐步向“工程师红利”转化,供应链效率不断增强,营商环境也不断提升;另外,我国还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
文章图片
9月10日,在福建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新福兴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的工人从自动化浮法玻璃生产线旁经过 。(新华社采访人员宋为伟摄)
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8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197.8亿元,同比增长2.6%;8月当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41.3亿元,同比增长18.7% 。
部分外国商会近期发布报告,也对中国继续投下“信任票” 。9月9日,上海美国商会发布报告称,78.6%的受访企业表示不会转移在华投资,较去年提升5.1个百分点;9月10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报告称,欧盟企业在华投资情况总体稳定,只有11%的受访企业考虑外迁或改变投资计划,接近10年来最低水平 。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畅通“大循环”“双循环”
推荐阅读
- 贵州时事报道|农行贵阳分行发挥国有大行"头雁效应",推进普惠金融落实"六稳、六保"
- 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消费需求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
- 投资项目|寻求最大"公约数" 首个跨省域核准投资目录"上线"
- 手机卡|新办的手机卡频接催贷电话 如何为“二次放号”解困
- 锡商银行|流拍率超六成 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难觅"下家"
- CPI和PPI|"猪周期"进入下行通道 机构预测9月CPI延续回落
- 二线楼市|国庆中秋假期楼市“温热” 调控下市场趋稳
- 健康中国|更多药品迎"超级团购" 带量集采带来哪些实惠
- 黄金周|大数据告诉你,今年国庆假期出游有多“火”?
- 旅游|流动中国折射复苏新气象——透视“十一”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