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108岁女红军逝世:长征路上用一块盐救了整个排( 二 )
1933年8月 , 刘文治加入了红军 。 “当时家里穷 , 妈妈听说红军是来帮助穷人的 , 就瞒着家人悄悄跑到镇里参军 。 走之前 , 母亲把衣服、鞋子和剪下的头发留在家里 , 没有带走 。 ”谢家喜说 。
长征路上
用一块盐救下女兵排
1935年1月 , 刘文治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执行中央命令 , 发动了陕南战役 , 引敌人北移 , 随即回师川北 。 当年3月底成功强渡嘉陵江并乘胜向西进攻 , 解放了涪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大片土地 。 随后 , 红四军踏上了艰苦曲折的长征路 。
当时 , 担任妇女排排长的刘文治也离开了家乡 , 跟随红四方面军第4军西行 。 随她一起的 , 还有一个年仅13岁的隔房弟弟 。 “妈妈的这个弟弟叫刘文学 , 我们喊小舅舅 , 后来转业到成都铁路局 。 小舅舅跟着妈妈走完了长征 。 就算路上已经走得非常累了 , 妈妈还是会去生火、扯野草 , 做饭给小舅舅吃 , 一路上都在照顾他 。 小舅舅后来说 , 如果没有妈妈 , 他走不完长征 。 ”谢家喜说 。
一路上 , 刘文治除了要照顾弟弟 , 还要想办法带领战友克服种种艰苦环境 。 1935年6月 , 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 , 开始北上 。 刘文治带领的妇女排开始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 。 雪山上气候变幻莫测 , 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 。 在离山顶不足3里时 , 刘文治的老乡、比她小7岁的红军女战士张文(原名张熙泽)怎么也走不动了 。 排长刘文治急忙把她背的东西抢过去 , 全部压在自己的肩上 , 接着又叫来管理科长 , 两人用胳膊架着张文继续往上爬 , 终于爬上了山顶 。
对刘文治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来说 , 长征中最艰难的历程要数过草地 。 1935年8月至1936年8月 , 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 , 一年时间内 , 红四方面军三次通过草地 。
草地自然环境恶劣 , 缺乏食物 , 很多红军在过草地途中牺牲 。 但刘文治凭借一大块盐 , 成功让排中大部分女战士幸存 。
在进草地前 , 刘文治路过一座盐山 , 她挖了一大坨盐背在身上 。 草地上食物奇缺 , 战士们饿了就扯点野草 , 放进随身背的脸盆里煮来吃 。 刘文治深知盐分的重要性 , 担负起了分盐的重任 。 “妈妈不敢把盐块分给每个人携带 , 怕大家控制不住分量很快就把盐吃完 。 每次吃饭时 , 哪怕没有野草野菜吃 , 她都会用小刀往每个人碗里刮点盐 , 这样大家吃了才有力气走路 。 ”谢家喜说 。
这块不起眼的盐块 , 保住了女战士们的命 。 刘文治所率领的女兵排 , 直到长征结束只有两人牺牲 。
革命伉俪
与战友“不打不相识”
1936年10月 , 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 刘文治随军在甘肃驻扎 , 继续为军队做军衣、绑腿、炸药包等军需用品 。 在甘肃工作期间 , 她找到了人生伴侣——和她一起走过长征的战友谢远长 , 两人于1937年在甘肃结婚 。
提到父母相识的过程 , 谢家喜说 , 还有那么点“不打不相识”的味道 。 “爸爸当时是被服厂的领导 , 有警卫员 , 妈妈是排长 。 他们同时看中了一个草房子 。 爸爸的警卫员就和妈妈她们妇女排互不相让 。 找到领导评理 , 最后房子还是让给妇女排住了 。 ”
“至于爸爸妈妈是怎么在一起然后结婚的 , 他们没怎么讲过 。 ”1952年 , 刘文治和谢远长转业到了重庆西南纺织局611厂(后来叫重棉四厂)工作 , 直至离休 。 1989年 , 谢远长病逝 。
心愿实现
百岁之际她重返延安
1945年 , 刘文治随部队到达延安 , 在此停留了三年 。 不同寻常的三年 , 让刘文治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
2012年 , 刘文治满百岁时 , 许下一个心愿:“想去延安看看 。 ”原来 , 丈夫谢远长还在世时 , 两人就一直想着重回延安 , 但一直没能实现 。
得知老人的心愿后 , 子孙们便开始筹划 , 刘文治的长孙谢添提议:“大家都请个假 , 陪婆婆一起去延安 , 了婆婆一个愿 。 ”在孙辈们的筹划下 , 全家老小20多个人自驾陪刘文治去了延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