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西路军惨败,还有不为人所知的又一原因( 四 )


总结这段历史 , 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历史的回忆》第554页说:“西路军的两万多人 , 遭到几乎全军覆灭的命运 , 在我军历史上 , 绝无仅有 。 ”
西路军为何如此惨败?半个多世纪以来 , 许多专家学者众说纷坛 , 但很少提及它与疏于统战的因果关系 。 笔者通过对亲历者的采访和对解密档案仔细的研究 , 经30多年的努力 , 写出了6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1933: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汉中密约》 。 经军事科学院专家组和总政宣传部审核 , 长征出版社于2013年11月公开出版发行 。 书中首次提到:疏于统战是西路军惨败的重要原因 。
决策失误 送上门的“宝贝”拒绝了故事还得从“汉中密约”的受挫谈起 。
陕军与红四方面军的频繁往来 , 引起了川陕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 蒋介石于1934年6月给杨虎城发来电报 , 命令将“经常给共匪输运军火、汽油等物”的三十八军参谋武志平“就近查办” 。 陕军让武志平将此情况面告了张国焘等人 , “汉中密约”就此告一段落 。
武志平在妥善安排交通线上善后工作后 , 便在陕军通缉下离开汉中 。 半年后 , 他按照中央军委特科的指示返回汉中 , 请求陕军保护 。 得到允准后便在家赋闲 。
◆密使武志平(后左四)与马仲英师长(后左三)1932年合影 。

1935年春节 , 张国焘在陕军不知情的情况下 , 对汉中发起了突然袭击 , 陕军节节失利 , 又将武志平派往红军 , 以解城下之围 。
武志平带着一大包从上海捎回的军用电池、发报机零件和军事情报等 , 走进了红军防区 。 红军前线将领对他十分警惕 , 在他提供的情报未得到验证之前不让他返归 。 出于往日情份 , 又不能将他拘押 , 就派几个护兵 , 以去后方见首长为名 , 在冰天雪地里转了十多天 , 陈昌浩才会见他 。 并向他解释说 , 红军攻打汉中的意图是吸引胡宗南注意力 , 以便瞅机会西渡嘉陵江 , 向甘肃进军 。 现在目的达到了 , 红军马上就离开川陕 , 劝他尽快回陕军去 。
武志平回答说:“红军这一走 , 密使无用了 。 你们攻打汉中 , 惹怒了陕军将领 , 不会再容我安身了 , 蒋介石仍在通缉我 , 实在无路可走了 。 ”他再次请求留在红四方面军 。 他还说 , 他对甘肃的地形很熟 , 曾出使过马家军 , 跟马仲英师长关系很好 , 只要留在红军 , 他可以出使马家军 , 为红军西进借道 。 任其苦苦央求 , 陈昌浩仍以婉辞将他拒之门外 。 武志平离开红四方面军后先后在西安北平一直从事情报工作 , 后派往延安马列学院学习 。
杨虎城曾与马家军搞过统战武志平出使马家军 , 那是写入陕军史册的 。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 , 刚刚入陕主政的杨虎城就与身边的谋士们制定了“陕甘一体 , 回汉一家 , 打通新疆 , 联合苏联 , 南北团结 , 反蒋救国”的战略方针 。 由于以往政府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政策 , 形成了回汉冲突的恶果 , 动辄回汉杀仇 , 致使死亡枕藉 , 甘肃境内尤为惨烈 。 杨虎城担任西安行营主任时 , 回族部队已具相当的实力 , 实力最大的马步芳、马步青兄弟 , 自以为兵多势众 , 不仅对杨虎城部貌合神离 , 且对具有和善倾向的另一支回族部队马仲英、马仲杰部进行排挤和压制 , 把他们挤到河西走廊最西边的肃州(酒泉)地区驻扎 。
针对回族部队这一矛盾 , 杨虎城派出密使设法绕过马步芳、马步青兄弟 , 直接与马仲英、马仲杰兄弟联络 。 岂知措之失当 , 所派皆文弱书生 , 不懂军事 , 不会打仗 , 招致回军篾视 。 这些回族骑兵 , 自恃骠悍勇猛 , 而视内地去的人为“东方细腿” , 根本不放在眼里 。
杨虎城吸取教训 , 于1932年秋 , 密派少校作战参谋武志平 , 以甘肃宣慰使孙蔚如代表之身份 , 出现在马仲英面前 。 回军们围着武志平 , 以审视的目光 , 从各个角度 , 把他从头看到脚 , 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轻蔑的嘲笑:“瞧那两条长腿 , 够细呀 , 比前边来的那两拨还要细 , 标准的‘东方细腿’!若从马上蹿下来 , 还不‘咔嚓’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