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文章图片

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文章图片

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文章图片

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文章图片

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文章图片

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文章图片


来源:红餐网
作者:杨丽琳

贵、难吃、服务差、食安堪忧……曾经风靡一时的农家乐 , 如今正被消费者踩到泥里 。

这个吸引了1923个读者畅所欲言的问题是:曾经最火的农家乐 , 如今却大片倒闭 , 为何人们不再去了?
红餐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 农家乐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也属于一种主题餐厅 , 最火爆的时候 , 也曾是餐饮创业的一个大热门 。 但近年来 , 关于农家乐大批倒闭的新闻确实越来越多了 , 难道这种模式大势已去了?
01.
“关店潮”爆发前 ,
农家乐也曾是餐饮创业的热门选择
农家乐是怎么火起来的?
据红餐网了解 , 农家乐的形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 彼时 , 伴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兴起 ,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为一种潮流 , 城市周围的乡镇开始出现集吃喝玩乐于一体、以“吃”为核心的农家乐 。
它们大都是村民直接经营 , 在乡镇就地取材 , 使用自家的房子、自家菜园子里的食材等 , 挂个牌子就开业了 , 面向的客群主要是小部分钱包比较富裕的城市人 。

到2000年以后 , 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 , 人们消费能力普遍提升 , 农家乐更是成为大多数城市人放松消遣的选择 。 大批城市里的消费者为了感受农家的自然氛围 , 吃上一顿特色的农家美食 , 不惜驱车十几公里到偏远的农家乐“一日游” 。
一位消费者向红餐网回忆道 , 曾几何时 , 他所在的城市周边也开了很多农家乐 。 “有那么一两年 , 我们朋友聚会几乎是今天去一个地方的农家乐 , 明天去另一个地方的农家乐 。 ”
在高涨的消费热情下 , 农家乐逐渐迎来了发展的巅峰 。 “XX农庄”“XX乡下饭庄”“XX人家”“XX农家乐”“XX鱼馆”等各种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
与此同时 , 除了较偏远的乡镇 , 大城市内、近郊等也出现了大批农家乐 。 经营农家乐的也不再只是乡野村民 , 还有一批城市里手握闲钱的老板 , 以及有志于餐饮创业的人士 。

当时 , 农家乐有市场 , 对选址和装修的要求相对较低 , 创业需要投入的成本又相对较低 , 回报也高 , 成为不少创业者踏入餐饮业的第一步 。 很多如今被我们熟知的餐饮品牌或餐饮老板 , 都有过农家乐的影子 。
比如 , 在成都响当当的特色餐饮金招牌“杨鸡肉川味寻香” , 占地20多亩 , 多年来以一款“杨氏鸡肉”闻名 , 其1996年成立之初 , 便是农家乐的形态 。
袁家村 , 最早只是一个贫穷的空心村 , 后来村委相关负责人提出了民俗风情小镇的定位 , 将它打造成一个大型的农家乐 , 以民俗美食作为主要盈利来源 , 才成功让村民脱贫致富 , 而后也才有契机转型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小吃第一村” 。
费大厨辣椒炒肉的创始人费良慧 , 从厨师转型餐饮老板 , 开的第一家餐厅也是主营各种湖南家常菜、名为“原汁原味”的农家乐 。
可惜 , 花无百日红 , 红极一时的农家乐也难免高开低走 。
近几年 , 农家乐屡屡被曝出“关店潮” , 不少网友都表示 , 自己周边的农家乐要么倒闭了一大批 , 要么生意冷淡 , 生存状况堪忧 。

“像洛阳周边山区的农家乐 , 现在还在坚持营业的已经不多了 , 开车经过高速路 , 发现好多都是空荡荡的 , 泛白的灯笼 , 翘皮的招牌 。 ”今日头条上的一位网友说道 。
另一位消费者透露 , 前段时间他去附近的农家乐吃饭 , 结果发现路边的大部分小饭店都关门了 , 开车走出好远才发现一家 , 进去用餐的时候店里也只有他们一桌客人 。
他问老板为什么周围的农家乐都关门了 , 老板表示 , 现在开农家乐的人太多了 , 大家都没什么生意 , 赚不到钱 , 很多人就都关门出去打工了 。
【红餐|曾经火爆的农家乐,如今大片倒闭!为何人们不再去了?】02.
细数传统农家乐没落的四宗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