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66封书信,共同回顾这场战疫


武汉|66封书信,共同回顾这场战疫
文章图片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说:“若干年后,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共同回顾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共同回顾我们在这场斗争中所亲手捍卫的希望与尊严?”

他真诚地相信,没有什么比战疫亲历者的私人书信更真实 。为此,2月中旬,一场战疫书信征集活动向社会发起 。不到一个月,信箱被来自世界各地600多封信件塞满,从中精心挑选的66封信笺集结成了一本书,这就是《战疫书简》 。
这些或朴素沉静或慷慨激昂的文字,证明了普通人的坚韧,证明了勇士们最真实也最坚贞的内心,更证明了无数个体在灾难里如何抱紧彼此,并最终得以构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 。
武汉|66封书信,共同回顾这场战疫
文章图片

66封书信不单薄,仿佛有一根根经纬纵横交织,汇成了一幅厚重的时空画卷,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找到共鸣 。正因为这些情感上的共振,我们方能体会他人甘苦,超越地域、行业、年龄,团结成一个整体 。这是让我们安心的力量,这是我们蹄疾步稳的底气 。
也不过是短短几个月,回头再读这场战疫中的书信,陡然升起一股厚重历史感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秦孟婷)


【《战疫书简》摘录】
■ 感谢有你,给我穿上爱的铠甲
——武汉护士写给丈夫
亲爱的老公:
这是我上一线急诊科的第15天,也是我离开你和孩子的第20天 。
我还记得,当时你在电话那边焦急地询问我:“那你在哪里住?吃喝怎么办?……”一连串的疑问句,最后你说了一句:“家里不用担心,有我呢,你在外面一定小心 。”
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你是我能安心上阵的最坚实的铠甲 。
2月14日是情人节,这天下午值班室收到志愿者送来的玫瑰花,因为我们穿着隔离服,没听清这些志愿者来自哪里,叫什么名字 。当时急诊科留观室有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爹爹身患慢性肾病,又染上了新冠肺炎,每天要到医院做透析,然后到留观室输液;婆婆每天陪着爹爹一起来医院,随身带着吃的和水在一旁照顾,他们的爱虽平淡,但真切 。当时我拿出一支玫瑰花给爹爹,请他送给婆婆 。婆婆紧紧握着我的手一再道谢,眼眶中满是泪水 。她告诉我,结婚50多年第一次收到老伴送的花,觉得特别幸福 。我相信,再过50年我们的爱情也是这样,相依相伴,朴实无华 。
你的妻 汪珍
2020年2月14日


■ 曾尽匹夫责,不负少年头
——山东母亲写给支援武汉的儿子
吾儿:
见字如面 。
其实,当你拉着行李出门的瞬间,妈妈就已经后悔,瞬间崩溃 。对不起儿子,这不是第一次,好像你每次出远门,我们母子之间,都会有多多少少的不愉快 。你带着不开心转身,妈妈转头就泪流满面 。
你带走了妈妈的全部牵挂,妈妈寝食难安,反复絮叨叮嘱所能想到的一切 。如果说,之前的远行,妈妈牵挂你的衣食住行,而这次远行,则可能是生离死别 。
国家有难,武汉告急 。新冠病毒的危害程度,短时间内都是未知数 。看到每天感染人数增加,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每个跳动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备受煎熬的患者和痛不欲生的家庭 。而你跟着团队冒着生命危险逆流而上,支援武汉,是多少家庭的期盼和指望 。妈妈虽然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但那句拖后腿的话,始终说不出口 。妈妈知道,所有出征的都是战士,所有战士都有妈妈 。别人妈妈的儿女都可以奔赴险地,妈妈的儿子也可以 。
永远爱你的妈妈
2020年2月15日夜


■ 用知识缝制铠甲
——院士寄少年
亲爱的孩子们: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我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