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宜棉蒂尕字禺草号汉阳( 二 )


为了彻底改变千百年来宜昌人穿衣用纱靠外埠的被动局面 , 上世纪60年代宜昌市委借三线建设的强劲东风 , 发奋在宜昌筹建一座大规模的棉纺织厂——宜昌棉纺织厂 , 当时市人都称万人纱厂 。 1967年4月份破土动工 , 很快就建成投产 。作为开埠以来所修建的最大的棉纺厂 , 选择厂址很关键 , 这厂址首先要交通便利 , 同时整个厂区要有一个相对平坦的土地 , 在宜昌这块丘陵地代 , 谈何容易 。 筹建组的同志们考虑到 , 水运吞吐货物量大而且便宜 , 又要一块面积较大的平地 , 用来修建厂房和宿舍 。 经过各级部门慎重的调研 , 多方选址的对比 , 最后将厂址选在城东头的伍家岗靠江边的那块地 。 因为这里不仅可以建吃水深的货运码头 , 还能利用旱路通往四面八方 。万人纱厂的建设 , 给这片沉睡多年的临江丘陵地带 , 带来勃勃生机 。 伍家岗附近的市郊的农民 , 因工厂占地 , 不少当地人由农转非因而捧上铁饭碗 。 并且搬出破旧土坯茅草屋 , 住进新修的还建楼房 , 真可谓鸟抢换炮 , 一步蹬天 。万人纱厂属战备式的厂房 , 半封闭式的厂房临江而建 , 这样极便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 , 从当时的时局来说 , 备战备荒的角度来讲 , 这都是十分有利的 。 据说屋顶上能种上树木花卉等 , 来进行伪装 , 即使敌机飞临上空 , 也很难察觉道下面是座现代化的工厂哟 。 三层楼的车间将纺纱、织布严格分割开来 , 这样不光更便于管理 , 而且还能起到前进原料 , 后出成品之功效 。 这种独特结构的纺织厂在国内独一无二 。伍家岗在万人纱厂带动下 , 各方面都呈现出个“新”字:新马路 , 新农庄、新厂房、新设备、新工人 。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 已将伍家岗建设成繁华的闹市区 , 大厦环抱五一音乐广场 , 商贾林立 , 生活设施齐全 , 宽广笔直的柏油马通天下 。 生活在“岗”上的人 ,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 , 走完前辈需要几代人所走的路程 。那些建厂初期不计报酬忘我工作 , 比布尔什维克还要革命的帅哥靓妹们 , 为宜棉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 , 不知流下了多少的血和汗 , 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 。 这群奉献青春献子孙的元老们 , 曾为宜棉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 , 现在还在为宜昌继续奉献 。 这群慢慢步入饕耋之年的人 , 本该享受夕阳下的天伦之乐 , 再不应为生计奔波 。 可随着企业改制工作 , 宜棉厂这群血统产业工人 , 和建厂初期一样 , 十分理解厂里曾在的暂时性困难 , 也一道承担新生事物诞生前难熬的阵痛 。 他们咬紧牙关 , 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 , 有些意志薄弱的 , 对前途感到渺茫 , 有的因病痛轻生 , 永远告别了太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 , 宜棉也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现已被民营企业购买改名为“裕宏” , 继续为宜昌纺纱织布作贡献 。 “裕宏”继承了宜棉的光荣传统 , 所纺出的纱和织出布 , 输送面越来越广 , 如今已辐射到全世界 。 作为一名老宜棉人 , 我心中只是希望 , 无论走到哪里 , 我们都不要忘了昔日宜棉的光荣与梦想 。 我和我的宜棉蒂尕字禺草号汉阳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主办我和我的宜棉蒂尕字禺草号汉阳
三峡力量2020年9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