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未成年人案件审查民警李洋:审案300余起,帮罪错少年们找到光( 二 )


但李洋认为 , 未成年人案件的关键恰恰是法制的外延工作 , 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关系 , 取保之后的帮教和改造等等 。 “既然公安部门把未成年人案件设专人来处理 , 就意味着他们有特殊性 , 不能一概而论 。 ”
2019年 , 邵华被取保候审后 , 李洋再次找到他 , 带着参与了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组织的帮教转化活动 , 希望在社工的带领下改善他偏差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
李洋还准备了一个摩托车模型 , 送给邵华并叮嘱他:“你可以执着于理想 , 但也要纯粹于当下 , 做一件能让你支持这个理想的事 , 你自己到底是处在什么位置 , 你一定要清楚 。”
事实上 , 刚接触未成年人案件时 , 李洋在处理上也有点蒙 , 除了翻看《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心理学》等书以外 , 他也向专业人士请教 , 比如有30余年未成年人案件审讯经验的“法官妈妈” , 公检法案件中为未成年人提供帮扶的社工们 。
在日后的工作里 , 像邵华一样的少年李洋接触过很多 。 面对审讯时 , 他们总充满警惕 , 但李洋认为 , 自己首先要做到的 , 就是要给予对方理解和认同 , “十六七岁的年纪 , 可不就是谁都不服吗?你如果一味斥责我、打压我 , 我的对抗情绪就越浓 。 ”
即便是罪错少年 , 也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 李洋觉得 , 在这类案件中 , 多数未成年人难以在家中得到爱和尊重 , 只好在社会上结交同龄人来获得满足 。 在审讯过的一起偷盗案件中 , 一名偷烟的少年告诉李洋 , 自己屡次偷拿就是为了分给“兄弟们” , 显得有面子 。
在三观还不成熟 , 心智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 给足这些少年们该有的面子 , “他们有自信 , 才能抵抗的了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 , 不用去依靠偷窃、打架来获得满足 。 ”李洋说 。
“我可以叫你爸爸吗”
李洋的工作中 , 也时常接触未成年受害者 。
今年4月 , 辖区派出所转来一起遗弃案件 。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报案称 , 她的儿子涉嫌遗弃孙子 , 现在她想争取对孙子的抚养权 , 帮孩子获得身份正常入学 。
老人的孙子名叫东升 , 今年不过7岁 , 因父母离异他自小跟着奶奶生活 , 父亲前往外地工作后 , 竟不再与家中联络 。 6岁时 , 东升因没有合法身份证明且监护人(父亲)不在身边 , 无法获得入学机会 , 奶奶辗转教委、法院等多个部门 , 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 无奈下只得报警 。
第一次见东升 , 李洋就印象深刻 , “他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沉稳和懂事 , 奶奶上下车、走台阶他都扶着 。 ”
为了和东升熟络起来 , 李洋将随车携带的签字笔送给了他 。 逐渐走入东升的世界后 , 李洋意外又心疼 , 孩子的童年没有父母陪伴 , 奶奶精力有限也没法带他去动物园、游乐场 , 参与各种活动 。
这支他随手送出的笔 , 被东升放在玩具宝盒的最高位置 。 “宝盒”是孩子最重要的物件 , 里面有小汽车、塑料“宝石”、拼插的小人玩具等等 , “因为他本身从小没有父母关爱 , 很少有玩具 , 有点什么东西就当宝贝存着 。 ”
东升的就学问题不论是在公安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是首例 , 他没有过先前经验 , 没有办过同类案件 , 在各个部门奔走联络了几十次后 , 孩子终于在今年9月顺利入学 。
在这个过程中 , 东升对这个闯入他生活的警察叔叔越来越信任和依赖 , 他试探性地问李洋 , “我可以喊你爸爸吗?”
此后 , 李洋每周会抽空两三次去看东升 , 周末干脆把他接到自己家 , 和自己2岁大的女儿一起照顾 。 在李洋看来 , 自己没做什么特殊的事 , “不过是多摆一双筷子多拿一个碗 。 ”
9月 , 东升入学的第一天 , 李洋因工作难抽身没能送他 。 放学时 , 李洋身着警服准时出现在校门口 , 他希望这是东升生活的一个新开始 , 他也能跟同学们炫耀着说 , “我有爸爸 , 他是警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