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听”对岸,两岸开放前的戏曲“秘密交流史”( 二 )
图为王安祈收藏的“偷听”年代台湾戏迷整理、赠送给她的大陆戏曲节目电台整理目录 。 王安祈供图1980年代以后 , 录像带逐渐普及 。 耳朵里听了多年的人物 , 终能一睹真容 。 王安祈说 , 当时台湾戏迷圈偷偷“走私”的大陆录像带 , 极模糊 , 又扭曲 。 播放中常常画面暂停三分钟 , 所有人屏息以待 , 等三分钟后画面再次跳出 , 演三分钟又没有画面 。“可就是用这种方式 , 看到了李少春的《野猪林》 , 它一会儿有一会儿没 , 演员整个脸还扭过去歪过来 。 所以我对李少春的第一印象是 , 嘴巴是歪的 。 ”王安祈笑说:“可我们是满怀着兴奋跟尊敬 , 去看这些听过、却没看过的戏 。 ”1987年 , 台湾“解严” , 两岸艺文交流逐步重启 。 1992年年底开始 , 上海昆剧团、北京京剧院、中国京剧院相继来台演出 , 掀起“大陆热” 。 大陆剧团意外地发现 , 台湾观众戏曲素养如此之高 , 一时间有“最好的演员在大陆 , 最好的观众在台湾”之说 。 王安祈回忆 , 1993年杜近芳来台时 , 演的是台湾观众“熟透了”的《白蛇传》 , “杀出了金山寺”一出口 , 观众席中就传来声音——“这就是杜派!”
图为《中国戏剧》1993年第7期对当年北京京剧院、中国京剧院赴台演出盛况的报道(片段) 。王安祈说起自己去看中国京剧院演出时 , “好兴奋好感动 , 看的时候泪涟涟 , 隐形眼镜都掉出来 。 ”“可是看到采药老人不是毕英琦 , 就到处问毕英琦呢?他们告诉我 , 他早就过世了 。 我好难过 , 我后来想起还觉得难过 。 ”二十多年前的事 , 王安祈和我聊到这里 , 又涌出泪来 。 “我想我从声音到影像迷恋了一辈子的一个人 , 怎么在我能够见到他的时候 , 他已经过世那么久了 。 ”如今 , 王安祈已65岁 。 开放交流以来 , 她一直奔走两岸戏坛间 , 热心参与戏曲交流 , 与大陆同行合作编戏 。 她说 , 大陆戏曲传承绵绵不绝 , 名角如云、观之不尽;台湾戏坛则擅长突破传统创新 , 演员综合能力强 。 同一种表演艺术 , 一定是交流观摩、彼此启发 , 没有深厚宽广的涵养 , 必定陷入枯竭 。但她也说 , 如今 , 终于等到正式交流 , 却感到难掩的寥落沧桑 。 两岸观剧热情均已不如往昔 , 新作之中也少见能与往日争辉的里程碑式杰作 。 回顾那四十多年“偷听”“偷渡”的历史 , 反觉有“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劲头 。近年 , 王安祈创作了不少实验新剧: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新编京剧《金锁记》、以女性视角改编老戏《御碑亭》的《王有道休妻》、述说近百年时代巨变中伶人遭遇的《百年戏楼》……她说 , 昆曲不能永远是《牡丹亭》 ,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创作 。戏曲 , 这个两岸共享、共同珍爱的传统艺术 , 愿能继续在两岸民众和戏曲艺术家的爱戏之心中 , 历久弥新 。作者:李晗雪
推荐阅读
- 两岸局势紧张之际台军又有“大动作”
- 丁咚│台湾两党趋同加剧两岸冲突危险
- 美教授:我亲耳听到“美国不会管”
- 历史性一幕!马英九、陈水扁大同台:盼两岸和解
- 台独|国台办:两岸之间不存在所谓“海峡中线”
- 台湾老兵:如果两岸开战,一枪干掉让你冲锋的长官
- 原来,“港独”的背后,是“末代港督”?
- 两岸同胞|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 两岸融合发展走向深入
- 台专家自嗨:两岸隔着海峡,台湾未必会输
- 两岸界线:台湾当局须接受“三有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