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听”对岸,两岸开放前的戏曲“秘密交流史”

2020年09月27日 21:27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电台杂音很大 , 非常不清楚 , 而且若断若续 。 可还是听到了一些名角儿、一些新戏 , 然后兴奋得不得了 。 ”在一场两岸戏曲交流论坛中 , 我偶然遇上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教授、台湾“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 。 采访中 , 我惯性地提问 , 王安祈老师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大陆戏曲、参与两岸交流 , 没想到问出一段长达四十多年的“偷听史” 。“偷听”对岸,两岸开放前的戏曲“秘密交流史”
今年7月 , “国光剧团”版《杨门女将》在台湾上演 。 图为王安祈(左)与穆桂英饰演者黄诗雅合影 。 王安祈供图京剧流传到台湾 , 通常认为肇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台湾巡抚刘铭传为母祝寿时 , 特从北京邀请京剧班来台表演 。 到二十世纪初 , 每年都有上海、福州的戏班到台湾大小城镇巡演 , 演期可达数月不等 。 京剧逐渐为台湾民众熟知、喜爱 。1949年两岸因政治原因分隔 , 至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1992年上海昆剧团成为首个赴台演出的大陆戏曲剧团 , 两岸戏坛艺文交流中断四十余年 。王安祈的母亲是苏州人 , 也是一位戏迷;幼年住在天津 , 曾以采访人员身份到后台访问京剧名角 , 还有一张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签名照 。 那张照片跟着王安祈母亲一路来台 , 后来不幸在一起火灾中烧毁 。1955年 , 王安祈在台北出生 , 受母亲影响 , 从小爱听戏 , 母女闲谈间常提及戏曲 。 她说 , 当时台湾能看到的戏屈指可数 , 和母亲一起几乎没有错过一场戏 , 但还是觉得不够;结果 , 就是去“偷听” 。当时 , 台湾当局禁止1949年以后的大陆新编戏传入 , 而大陆“戏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 大量新戏、新角儿、新腔涌现 。两岸看似“隔绝” , 但经不住台湾戏迷孜孜寻求 , 新声新戏暗中“偷渡”海峡 。通过广播 , 戏迷有时能收听到大陆戏曲节目 。 “电台杂音很大 , 非常不清楚 , 而且若断若续 。 可还是听到了一些名角儿、一些新戏 , 然后兴奋得不得了 。 ”王安祈说 , 像是杨秋玲、王晶华主演的《杨门女将》电影录音里 , 饰演“采药老人”的毕英琦 , 言派唱腔特别棒 , 就一直记着他的名字 , 反复地听 。 “哪怕是个配角 , 都是一辈子的情人 。 ”还有不少职业演员和戏迷 , 通过在香港的朋友偷偷将1949年以后的新戏录音与唱片带进台湾 。 而当时台湾两家著名戏曲唱片行“女王”与“鸣凤” , 担负起半公开售卖“违禁品”的“重任” 。“偷听”对岸,两岸开放前的戏曲“秘密交流史”
图为2016年“国光剧团”演出《春草闯堂》时 , 王安祈(左一)与大陆著名京剧编剧范钧宏的妹妹(中)的合影 。 《春草闯堂》是范钧宏、邹忆青整理改编的京剧 , 王安祈说 , 当年“偷听”范先生编的戏 , 而后“国光”演这出戏时 , 竟逢范先生妹妹拄着拐来看 , 于是有这张合影 。 王安祈供图为了在审查中蒙混过关 , 唱片行在包装上稍加“乔装” 。 王安祈后来写文章回忆 , 唱片行先是对剧名略作改动 , 有改以剧中主角或关键场景为题 , 如《杨门女将》改名《葫芦谷》 , 《桃花扇》改名《李香君》 , 《李慧娘》改名《红梅阁》 。 这些戏都是古代背景 , 只看剧名 , 主管单位分不清老戏新戏 。 敏锐的戏迷却慧眼识戏 , 一有发现便在同好间口耳相传 , 新戏唱片随即畅销 。戏曲演员也是审核对象 。 张君秋、马连良等名角都属台方登记在案的所谓“附匪伶人” 。 唱片行不能直接印出演员姓名 , 于是改注“某派” 。 王安祈玩笑道 , 当时的赵燕侠、李玉茹、童芷苓、杜近芳等新起之秀 , 均早早被台湾唱片行老板“册封”为赵派、李派、童派、杜派 。也因为这样 , 只见姓氏的台湾戏迷搞不清“杜派”到底是“杜静方”还是“杜竞芳” , 偶有香港、美国传来的一鳞半爪信息 , 就弥足珍贵 。 王安祈得知“杜近芳”的正确写法 , 已是1981年从海外买到《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时的事了 。台湾的职业戏曲演员 , 也循声音线索 , 半编半猜地将一些新编戏搬上舞台 。 唱腔可以琢磨 , 听不清的唱词只能自己发挥 , 看不到的身段、台步只能自己创作 , 却也排出许多好作品 。 新戏《红梅阁》《玉簪记》于1963年、1964年在台湾上演时 , 连演多场 , 轰动一时 , “黄牛”猖獗到必须动用警力的程度 。 王安祈笑称 , 当时剧团被审问“戏是谁教的” , 就回答是“录老师” , “录音机教的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