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亲王府|看清朝“铁帽子王”制度的确立全过程,从礼亲王代善家族爵位传承( 二 )


文章图片
到了天命七年(1622年)的时候 , 努尔哈赤正式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
“继朕而嗣大位者 , 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 。 以若人为君 , 惧其尚力自恣 , 获罪于天也 。 且一人纵有知识 , 终不及众人之谋 。 今命尔八子 , 为八和硕贝勒 , 同心谋国 , 庶几无失 。 尔八和硕贝勒内 , 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 , 嗣朕登大位 。 若不能受谏 , 所行非善 , 更择善者立焉 。 择立之时 , 若不乐从众议 , 艴然变色 , 岂遂使不贤之人任其所为耶!至于八和硕贝勒 , 共理国政 , 或一人心有所得 , 言之有益于国 , 七人宜共赞成之 。 如已既无才 , 又不能赞成人善 , 而缄默坐视者 , 即当易此贝勒 , 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 。 易置之时 , 若不乐从众议艴然变色 , 岂遂使不贤之人任其所为耶!若八和硕贝勒中 , 或以他事出 , 告于众 , 勿私往 。 若入以见君 , 勿一二人见 , 其众人毕集 , 同谋议以治国政 。 务期斥奸佞、举忠直可也 。 ”
这其中 , 有三点内容影响最为深远 。
首先 , 努尔哈赤确定了未来汗位继承人的“选举办法” , 即“尔八和硕贝勒内 , 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 , 嗣朕登大位” , 这既是确定了接班人的选取范围 , 同时也确定了“众人推举”这样一个选举办法 。 而此后的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 , 都是通过此制度成为了最高统治者 。
其次 , “易此贝勒 , 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 , 就是说只能废黜个人的爵位 , 而不能废黜整个家族的爵位世系 , 要保证其在家族内部的传承 , 这也成为了“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制度的一个重要模板和雏形 。
再次 , “八和硕贝勒 , 共理国政” , 这也就是清朝初年为何“议政王大臣会议”会有如此大权力的根源所在 , 因为它遵循的是努尔哈赤的“祖制” 。
除此之外 , 努尔哈赤还规定此后要平均分配战利品和获得的人口 , 这也使得八旗之间的实力对比 , 直到清朝末年的时候 , 基本维持在这一时期的比例 。
雍亲王府|看清朝“铁帽子王”制度的确立全过程,从礼亲王代善家族爵位传承
文章图片
至于“八和硕贝勒”的组成 , “四大贝勒”必然位列其中 , 剩下的“四小贝勒”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
网络上 , 一般都是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和济尔哈朗列为“四小贝勒” 。 然而这样的观点完全是结合其在皇太极时期甚至是顺治朝时期的表现所决定的 , 并不符合努尔哈赤时期的情况 。
可以肯定的是 , “四小贝勒” , 必然是掌旗或者领旗的贝勒 , 并且是有着卓越军功的 , 从这一点来说 , 济尔哈朗、德格类、岳托、杜度、阿济格等人应该更有资格当选 。 而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年龄尚小 , 没有军功 , 特别是多尔衮 , 他连旗主贝勒都算不上 , 所以他们两人应该不在其中 。
雍亲王府|看清朝“铁帽子王”制度的确立全过程,从礼亲王代善家族爵位传承
文章图片
代善家族 , 见证了“铁帽子王”制度的发展、演变与最终确定 。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 , 努尔哈赤去世 , 皇太极在代善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拥立支持下 , 继任后金大汗 , 之后在崇德元年(1643年)的时候 , 正式改元称帝 , 建立大清王朝 。
皇太极称帝后 , 随即封代善为“礼亲王” , “礼”是谦让、恭敬的意思 , 足可见代善家族在拥立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的时候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突出贡献 , 而代善也在皇太极时期位列“四大亲王”之首 , 并在文武百官中排名第一 。
雍亲王府|看清朝“铁帽子王”制度的确立全过程,从礼亲王代善家族爵位传承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他的两个儿子也得到了封赏 。 长子岳托被封为成亲王 , 后降为郡王 , 并开创了“克勤郡王”的“铁帽子王”家族世系 。
代善第三子萨哈廉被封为颖郡王 , 去世后被追封为颖亲王 。 而萨哈廉之子阿达礼则是降爵继承了颖郡王的爵位 。 后阿达礼被处死 , 爵位改由萨哈廉的另外一个儿子勒克德浑袭承 , 而他也就此开创了“顺承郡王”的世系 , 其后代享受到了隔代不降爵的“铁帽子王”殊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