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粪肥积了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 , 全靠粪当家 。 ”“种地不上粪 , 等于瞎胡混 。 ”这些都说明 , 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可以说肥力决定着地力 , 地力决定农作物的产量 。
我们新建队有150亩贫瘠的土地 。 记得下乡第一年夏收 , 麦子长的稀稀拉拉 , 又细又黄 , 亩产只有150斤左右 。 主要原因是:一不浇水 , 二不施肥 , 完全靠天吃饭 。 为了增产 , 养活自己 , 我们到农村不久 , 就开展热火朝天的积肥活动 。
那年那月:粪肥积了。队里积肥分为三种:一等肥是人粪 , 二等肥是猪粪 , 三等肥是绿肥 。
绿肥
我们在男生宿舍后面挖了一个大坑 , 约20米长 , 10米宽 , 2米深 , 里面铺一层草或麦桔 , 垫一层土 , 再铺一层草或麦桔 , 再垫一层土 , 直至填满 , 然后就着雨水沤制绿肥 。 其间要经过数次翻搅 , 以便做到生熟掺均 , 充分沤制 。
那年那月:粪肥积了。三伏天气 , 赤日炎炎 , 当时为了积肥 , 我们或者去拉土 , 或者去割草 。 记得在割草时 , 我惊喜的发现 , 在距离新建队五里左右 , 有片低洼的荒地 , 里面野草丛生 , 荆棘遍地 。 于是我顶着烈日 , 连续几天钻进草丛 , 奋力割草 , 虽然闷得汗流浃背 , 挂得遍体鳞伤 , 但是总能提前完成任务 。
下乡第一年夏天 , 天天在酷暑中劳动 , 使我起了一身痱子 , 又痛又痒 。
积肥最累的是:麦收后种秋和秋收后种麦两次清坑倒粪 , 要将深坑中的肥料全部清理出来 , 满满一坑农家肥 , 足有几百立方米 , 全靠一铲一铲从两米深的坑里铲出 , 往往要干几天 。
记得有次清坑倒粪 , 老农油恩一会说我们这做的不对 , 一会说我们那做的不对 。 使我们左右不是 , 满头冒火 , 在气愤中 , 我们向队长提出:我们三人(陈国海 , 曹四辈 , 孙明傲)三天完成清坑任务 。 队长当然同意 , 因为平时六人三天也难以完成 。 于是我们三人起早贪黑 , 辛勤劳动 , 按时完成任务 。 虽然累的腰酸背痛 , 但是我们想干就干想歇就歇 , 要的就是自由 。
粪肥
在农家肥中质量最高的是充满臭味的人粪和猪粪 。 队里的厕所大概十天左右清一次 , 猪圈大概半月左右清一次 , 清出的人粪和猪粪 , 浇上水再盖上土 , 使其充分沤制 。 因为其肥力强 , 我们一般只用在菜地和烟地 。
新建队曾组织同学拾粪 , 我只去过一次 , 至今记忆犹新 。 当时我背起粪筐 , 拿着粪铲 , 沿着大道向北走 , 走出十里左右 , 沒有发现一泡粪 , 无论是牛粪或者狗粪 , 非常失望 。 后来发现一个院子 , 里面有一个厕所 , 为了完成任务 , 我走进院子 , 闯进厕所 , 自顾自的往粪筐中铲粪 , 谁知被人发现 , 他问:“你干什么?”我说:“生产队积肥 , 我拾点粪 。 ”他说:“你们积肥 , 我们也积肥 , 快走快走!”偷粪不成 , 只得灰溜溜的逃离 , 从此我再也不愿外出拾粪了 。
关于积肥 , 最深刻的印象是:有次河街中学的学生邀请我们在下午五点左右进行蓝球比赛 。 谁知副队长李连山 , 非让我们下午把猪圈里的粪清出 , 无奈只得跳进猪圈奋力铲粪 , 因为要赶时间 , 我们都埋头苦干 , 几把铁叉挥舞 , 几人汗流浃背 , 谁知忙中出错 , 赵世彬挥动的铁叉刺进我的手腕 , 鲜血直流 。 因为农村缺医少药 , 我只能简单包扎 , 然后乘火车回郑州治疗 , 至今伤痕仍在 。
经过辛勤劳动 , 打井积肥 , 第二年麦收 , 亩产已经达到400斤左右 。
实际上当时已经有化肥 , 但是化肥很少 , 不仅要钱 , 而且要票 。 在农村四年 , 我们只买过一次化肥 , 二百斤日本尿素 。 用完尿素 , 包装袋子非常珍贵 , 我们的四条尿素袋子 , 听说队长付坤送给了大队书记的儿子 , 被其染成黑色 , 做成裤子了 。 当时在农村流行一段顺口溜:“干部见干部 , 比比料子裤 , 前面是日本 , 后面是尿素 。 ”
几十年过去了 , 现在农民种地普遍使用化肥 。 积肥已经成为遥远的往事 , 一抹留在心底的沧桑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