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南京伪政府统治区人民生活是怎么样的,南京城的人口回流情况和生活是怎么样的

此时此刻,我在火车上,正在看一本书,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
说的就是这个主题,或者说是这一主题的一个小切面,他选择尽量客观地去反映抗战时期长三角地区“通敌合作者”,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汉奸”的情况,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主题某种方面来说是令人不快的,作者也在序言中指出,世界各国的历史都不愿谈及这一主题,几乎所有被侵略国家,对通敌者都抱持敌意和道德指摘。
然而这些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对研究战争和社会有重要意义。
正如卜正民教授所说: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赞颂在华东占领区所发生的“合作”,而是仅仅指出,“合作”是这段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冷静思考并不意味着放弃对死于暴行中的人的伦理关怀。实际上,我主张只有认识到我们评判过去的局限性时,才更有能力去建立一个道德基础,以评判过去的不正义。 【抗战期间,南京伪政府统治区人民生活是怎么样的,南京城的人口回流情况和生活是怎么样的】
■网友的回复
他大学的前三年是在南京伪中央大学度过的
■网友的回复
泻药,我算是有一点点相关吧,因为我爷爷正好就经历过那段历史。
我爷爷97岁了,爷爷的爷爷在南京做小生意后来还捐了个秀才,太爷爷继承了爷爷的爷爷留下的铺子,抗战爆发后太爷爷被鬼子杀了,太奶奶带着我爷爷逃到了苏北盐城那边躲在乡下,后来我爷爷就参加了新四军苏北游击队,抗战胜利后又进了东北,参与过围困长春,解放沈阳,攻打天津,后来入朝作战,朝鲜战争结束后分到南京军区工作。
前几天跟老头子吃饭聊到抗战,说当时打淞沪会战的时候太爷爷就感觉守不住,给了太奶奶一些银元就让她带着我爷爷走,而他自己留在了南京。据我爷爷说当时他和太奶奶过了江就一直在走路,晚上就在田里面睡觉,当时大冬天特别冷,手上脚上都是冻疮,但没办法只能走,走到盐城那边,我太奶奶找到了一个远方亲戚家的豆腐店帮着泡黄豆磨豆腐,我爷爷当时15岁,就帮着搬黄豆打零工,后来新四军游击队过来,我爷爷就参军去了。而太奶奶后来被地方政府安置工作,一直活到96年92岁去世,我小的时候很喜欢找她玩,记忆中是一个很喜欢笑很和善的老太太。
至于南京城的情况,我爷爷说当时就听说鬼子在南京杀人了,太爷爷的铺子被砸了烧了,太爷爷连个坟都没有,至今都不知道埋在哪。当时由于我爷爷读过“高等小学(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学校)”,参军后他先是被安排到连部当文书,后来打死了一个鬼子军官就升了排长。我爷爷最喜欢说的就是打天津的时候,当时他是营长,“攻城的时候我们当时把营的指挥部放在一个地主的坟包里面,我坐在棺材上指挥部队的”“当时国民党在前面的楼上面有挺机关枪,我当时亲自带着炮手瞄准,用那个迫击炮一炮把机关枪打掉的”“我们营当时绕着天津城绕了三四圈,干嘛要这么绕呢,就是要找到陈长捷的薄弱环节好渗透进去”……
其实我很想趁着老爷子还活着把这段记忆系统的记录下来,不求有什么历史价值吧,就以后留给我的子孙后代看……
■网友的回复
不清楚,爷爷当年在重庆抗日呢。
■网友的回复
我爷爷不是南京人,当时在武汉和重庆抗日。
邻居有两个是南京土著,也去了重庆,日本投降以后回到的南京,其中一个今年去世了,
我外公是1937年以后才来南京的,在水西门升州路一带做餐饮业,有不少日本人在店里订餐,我大姨经常给日本人送饭,据说日本人对她很好,当时上现在的中华中学,是一所女子中学,上学还给钱,我大姨上的时候给了一袋豆子好像,然后她把豆子拿回家就不去上了,被外公打了一顿。别的就不知道了,毕竟我出生的时候,我外公就90岁了,我大姨大了我妈几十岁,去世都27年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