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日本学习塾公益性校外学习支援

_原题为 日本学习塾公益性校外学习支援
【公益性|日本学习塾公益性校外学习支援】日本学习塾 , 可理解为我国的培训机构 , 其类型与生态却在静悄悄地发生着新的变化 。 在历经生存营利与规范治理之后 , 日本学习塾回应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 , 走出了公益多样的新样态 。
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使得公益性学习塾应运而生
日本社会进入高龄少子化阶段带来的诸多挑战 , 已是不争的事实 。 由此衍生出的生育率骤降、养育子女等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 城市化加速、经济高速发展、竞争压力大等多重社会矛盾冲突 , 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
特别是近年来 , 随着动漫、网络游戏的文化影响 , “丧”和“宅”是两大最为突出的特点 。 这导致了许多日本青少年远离真实社会及其社交 , 迷茫消极 , 形成了过度“佛系”、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 但将这一问题的改善仅仅诉诸学校和家庭 , 仍是无法形成连贯合力且有效解决的 。
在日本教育体系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构成中 , 民间(民办)教育一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 对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必要性补充、对于家庭教育支出的习惯性组成、对于孩子成长的必然性经历 , 均成为一种必要且关键的组成部分 。 因此 , 青少年教育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共同努力 。 各种公益性、非应试型的学习塾就应运而生 。
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校外学习支援
以日本“Stepup”塾为例 , 该学习塾是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的校外学习支援 , 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精细的个性化服务 。 所谓“学习支援” , 更多强调的是学习塾对贫困家庭学生成长过程中 , 伴随学习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支持和援助辅导 , 这里的“学习”是一个更大的概念 , 不仅仅是知识学习 , 而更多地代表着发展性的成长变化 。
因此 , 他们不仅仅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独立性 , 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 。 他们提供的校外学习支援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类别 , 分别是知识学习、晚餐食育、志愿者清扫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 这四个类别也分别指向着智育、食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 全面而必要 。
该学习塾的任课教师由在读大学生和社会志愿者构成 , 并通过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开展学习支援活动 。 每周周四一次 , 共分为两个学段 , 一个学段是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 , 17:30—20:00学习;另一学段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 , 18:00—21:00学习 。 这里的教育是完全免费的 , 学费、伙食费和教材费全部免除 。
虽然每周仅一次 , 但是对学生个体的帮助是不容忽视的 。 针对贫困家庭的学生 , 辅导教师会优先关注学生孤僻、不自信等的融入性方面的心理特点与需求 , 结合生活方面的援助 ,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协调沟通能力 , 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等正向激励 , 注重学习塾中规则纪律的遵守与执行 , 帮助他们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互助 , 并提供感受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进步的真实体验 , 累积社会经验的真实情境 。
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后发现 ,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其一 , 通过每周的辅导和练习 , 学生数学计算的时间较之前明显缩短;第二 , 原本不擅长交流的学生 , 可以开始主动大声地与人打招呼;第三 , 原本挑食、吃饭慢的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吃完所有的食物 。
为不到校上学学生提供个性化校外学习支援
日本的“Kizuku”学习塾提出“以想要重新学习的人为目标” , 以榜样为力量 , 在心理上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 , 关注学生的社会回归及自强自立并加以指导 , 为每个学生量身设定合适的目标 , 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设计课程 。 这类学生不到校、自闭在家 , 多是由于不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 因此 , 该学习塾开展的学习支援内容包括: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多元化的价值观教育、耐心陪伴学生成长、提供他们信任依赖的等同于容身之所的空间 , 帮助学生在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上均有所认同和归属 。 辅导教师也是由在校大学生和机构专任讲师构成 , 注重一对一的跟踪性 , 即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专人陪伴和守护 。
经过一个学期的辅导支援与陪伴成长 , 学生们在心理上、精神状态上产生了明显可感知的变化 , 从高度紧张戒备到慢慢敞开心扉 , 从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到逐渐摸索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 从在家闭门不出到开始参加社会体验类的课外活动 。
形成这些积极变化的成功因素在于 , 将爱与包容的理念从价值到行为的一以贯之 , 耐心对待每个学生 , 帮助学生们顺其自然地在细微过程中积累自信 , 将学习塾作为其可以信赖、具有安心感和安全感的容身之所 , 提供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的机会 。
校外培训业的一股“清流”
日本的公益性学习塾与普通学习塾可以对应理解为非营利性学习塾和营利性学习塾 , 它们的相同点在于受聘教师均是在读大学生和机构专任教师 , 而最大的差别则体现在培养目标、举办者性质、针对对象、学习培训支援的目的和组织形式、课程内容、学习频次而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