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无人驾驶商用前夜 车企纷纷站队BAT

_原题为 无人驾驶商用前夜 车企纷纷站队BAT
每经采访人员:孙磊 每经编辑:裴健如
从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实车体验 , 到5G云代驾 , 再到自主泊车技术和Apollo未来座舱 , 百度在日前的“2020百度世界大会”上 , 用无人驾驶技术展现了未来出行的场景 。
事实上 , 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下 , 不仅仅是车企 , 互联网公司也在竞逐无人驾驶这条赛道 。 除了百度之外 , 腾讯在2016年成立了无人驾驶实验室;阿里在2018年对外正式确认其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 。 这意味着 , 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家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无人驾驶赛道上集合完毕 。
有分析认为 , 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以技术实力为依托 , 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大数据的收集上更具优势 , 且对事物的发展更具有前瞻性眼光 , 逐渐成为无人驾驶领域的主角 。 正是基于此 , 众多车企纷纷选择与BAT进行合作 。 如在“2020百度世界大会”上 , 威马发布了其与百度共同开发的AVP自主泊车技术 。
尽管当前无人驾驶的发展取得一定突破 , 但是其商业化的道路仍旧“道阻且长” 。 业内分析认为 , 技术的稳定性、商业回报效率、政策的支持都是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需要克服的挑战 。
车企携手BAT布局无人驾驶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 , 汽车正逐渐演变成为未来出行的移动智能终端 。 早已参透这一趋势的互联网企业 , 更是早就意识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性 。 相对汽车产业链其他环节 , 无人驾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选择将其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发展 。
当前 , 互联网公司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发展普遍要快于车企 。 据《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在目前国内颁发的所有无人驾驶路测牌照中 , 互联网企业拥有的牌照数量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比重 。 以百度为例 , 其在2019年底就获得了150张无人驾驶路测牌照 , 在全国占比过半 , 其中80张牌照已经允许载人测试 。
2019年发布的我国首份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年度报告显示 , 无论是测试车数量、总测试里程 , 还是场地测评等维度 , 互联网企业相比车企均处于领先位置 。 在此背景下 , 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与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合作 , 以布局无人驾驶领域 。
据了解 , 戴姆勒、福特、长安、江淮、比亚迪、一汽、奇瑞等数十家车企已与百度达成合作;长安、吉利、广汽等与腾讯达成了合作;上汽、福特、本田等车企则与阿里达成了合作 。 目前 , 几乎国内的所有车企都已与BAT中的一家或者多家达成合作意向 。
对此 , 有观点认为 , 在车市寒冬的大环境下 , 利润微薄的车企很难承担高额的无人驾驶研发投入 , 而通过合作可以降低研发和测试成本 。 同时 , 无人驾驶还处于多元化试探阶段 , 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是更合适的选择 。
值得注意的是 , 长安汽车与BAT均达成了合作协议 。 有分析认为 , 像长安这样的车企并不愿意“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BAT三家互联网企业各有所长 , 车企们希望借助他们不同的能力和优势来提升自己的实力 。 在这个过程中 , 车企不会完全偏向于其中某一家企业 。
虽然都布局无人驾驶领域 , 但BAT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 百度无人驾驶初期阶段主要是“单车智能”路线 , 目前已形成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能车辆三大开放平台;阿里在无人驾驶研发上则选择了“车路协同”路线;腾讯在无人驾驶领域将自己定位为“无人驾驶系统完整的软件与服务提供商” , 其日前还发布了智慧交通新战略“We Transport” , 计划提供云端大脑和数字底座 , 实现人、车、路、网、云的连接 。
商业化之路仍处探索阶段
尽管当前车企、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等都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领域 ,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 , 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还需要克服诸多挑战 。 比如 , 技术与场景的融合和渗透程度 , 以及自身造血的速度 。 具体而言 , 前者是指技术落地之后的使用情况 , 用户愿不愿意使用该技术;后者指的是商业回报的效率 , 即能否产生价值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博士朱雷认为 , 无人驾驶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 , 目前整个行业的技术和产业链均存在不成熟之处 。
“技术的稳定性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 。 由于无人驾驶从技术到落地不可能瞬间发生 , 所以运营需要早布局、早落地、持续开展 。 ”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说 。
据了解 , 目前无人驾驶开始应用于Robotaxi、无人巴士等场景 , 并已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 。 比如 , 文远知行的Robotaxi车队已经向公众开放运营;AutoX则与高德地图合作 , 上海市民可以通过高德打车呼叫AutoX无人车;而宇通客车L4级别无人驾驶巴士和宇通智能驾驶公交U12也在运行中 , 目前试运营里程已超7万公里 。
不过 , 在这些场景下 , 无人驾驶依然面临回报效率的问题 。 海梁科技CEO胡剑平称 , 规模化商用的前提是经营效率和经营收益率达到一定水平 , 但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 此外 , 滴滴无人驾驶公司COO孟醒也表示 , 滴滴无人驾驶的车辆成本在100万元以上 , 而要想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 , 现阶段需要不断提高性能 , 只有性能基本定型后 , 才能降低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