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诸子百家|一则道家故事,发人深省!

隋唐,诸子百家|一则道家故事,发人深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唐,诸子百家|一则道家故事,发人深省!】《太平广记》第十七卷讲述了一个引人省思的故事 。
裴谌、王敬伯、梁芳三个人结为超脱世俗的好友 。隋炀帝大业年间 , 三个朋友一齐进白鹿山学道 。他们认为长生不老的仙药一定能求着 。至于腾云驾雾 , 羽化成仙的功夫 , 只要苦修苦炼 , 也是早晚能成功的 。
然而 , 他们经过十几年的内功修炼 , 采集仙药 , 历尽千辛万苦 , 手脚都磨起了老茧 , 却仍然什么也没得到 。
一、王敬伯与裴谌之差
后来梁芳死了 , 王敬伯对裴谌说:“咱们背井离乡 , 抛弃了世间豪华富贵的生活进入这深山老林 , 听不见美妙的音乐 , 吃不到美味的佳肴 , 看不到美丽的女色 。离开华美的府第住进茅屋 , 以享乐为耻 , 自甘寂寞过著如此清苦的生活 , 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得道成仙 , 有朝一日能骑鹤驾云到蓬莱仙宫去过上神仙的日子 。
就算成不了仙 , 也希望能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 。然而如今仙境渺渺不知在哪里 , 长生也没什么指望 , 我们如果继续在这里苦熬 , 只能死在山中了 。我打算立刻出山去重新过豪华的生活 , 乘肥马穿轻裘 , 欣赏音乐亲近美女 。
游遍京城胜地 , 玩够了再去追求功名宦位 , 以求在世间显身扬名 。纵然不能饮宴于天宫瑶池 , 不能乘着天马神龙 , 听凤歌看鸾舞 , 不能日日与神仙为伴 , 但是在人世上身居高官 , 身穿紫袍腰系金带 , 每天和高官显贵在一起 , 还能使自己的图像挂在天子为功臣特建的‘凌烟阁’上 , 该多么荣耀 。咱们为什么不回去呢?何必白白死在这空山里!”
裴谌说:“我早已看破红尘 , 人间的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 。大梦初醒的人怎么可能再回到梦境中去呢?”
二、王敬伯出山任官 , 再见裴谌
王敬伯任凭裴谌怎样挽留也不听 , 一个人出了山 。当时是唐太宗真观初年 , 王敬伯不但恢复了原任的官职 , 而且在旧职的级别上被新任为左武卫骑曹参军 。大将军赵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 不到几年他就升任为大理寺的廷评 , 穿上了红袍 。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淮南 , 坐船走到高邮 , 当时他的船队仪仗森严 , 威风十足 , 江上的民船都躲著不敢走 。
这时天下著小雨 , 忽然有一只小渔舟出现在官家船队前面 , 船上是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夫 。划著桨很快地驶过船队 , 像一阵疾风 。王敬伯心里很不高兴 , 心想我是朝里派出的使臣 , 谁都对我敬畏回避 , 怎么这个渔夫敢如此放肆?仔细一看 。那渔夫竟是当年和他一起在山中修道的裴谌 。于是赶快派船追上去 。
隋唐,诸子百家|一则道家故事,发人深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江鱼飞鸟各有天地 , 各有乐趣
把裴谌追到后 , 王敬伯命手下人把裴谌的渔船连在自己大船的后面 , 请裴谌上了大船 , 进舱坐下 , 握著裴谌的手说:“老兄当初坚持不和我一起出山 , 抛开了世上的功名利禄 , 一意修道 , 但如今你又得到了什么呢?不还是个江上的渔夫吗?所以我看修道的事如同捕风捉影 , 太坑人了 。
古人尚懂得人生苦短抓紧享乐 , 甚至点着灯烛不让夜晚虚度 , 何况青春年少白白扔掉岁月呢?我出山后才几年就做到了廷尉评事 , 由于我办案公正受到朝廷赞赏 , 天子特赐我穿红袍系金腰带 。
最近淮南有一件疑案一直定不了案 , 案情上报到大理寺 , 皇上命令派一个干练的官员到淮南复审疑案 , 我被选中 , 所以才有这次淮南之行 。我现在虽然还算不上飞黄腾达 , 但比起山中的老翁还是要强得多吧!裴兄你却仍像从前那样甘心在山中埋没了自己 , 我真是不能理解啊!不知裴兄需要什么东西 , 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