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蒸发1600亿市值,拼多多缘何被资本市场抛弃?
黑天鹅未远去 , 被认为“中彩”的拼多多反常的由热转冷 。8月20日美股收盘 , 拼多多股价还在97.13美元的高位 , 近期已徘徊在80美元 。 9月24日险些突破76大关 , 落进75美元 。 按照这两个数字计算 , 一个月来拼多多市值跌了五分之一 , 蒸发了240亿美元左右 , 折合人民币约1600亿 , 也难怪外界调侃 , 几乎每两周就跌掉一个“唯品会” 。特殊时期 , 暗潮涌动的资本环境是一个变量因素 , 可造成拼多多“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两个层面 。 一个是商业模式短板这一内忧 , 上季度GMV的不理想 , 营销换高增长的“故事”很难再讲下去;另一个是以淘宝特价版、京喜为代表的“外患” , 背靠各自生态它们持续拉高“低价商品”的品质门槛 , 基本盘也出现被“夺食”的迹象 。对以“便宜”而著称的拼多多来讲 , 黑天鹅笼罩的2020年是个“顺风局” , 一手好牌打烂了 , 先要从自身上找原因 。01 反木桶原理的代价:“捷径”不能一直走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桶原理” , 以最短块木板决定水桶最终能盛多少水为例 , 阐述企业发展需要尽量的全面 , 把各种短板“补齐” , 才能基业长青 。 后来逐渐衍生出一个“反木桶原理” , 认为将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 , 也能盛出更多的水 。 在讲究“快节奏”的时代 , 后一种理论的拥趸越来越多 , 可这是一种走“捷径”的思路 。偶尔为之尚可 , 若将“反木桶原理”进行到底 , 后果往往会超出企业最初的设想 。回首拼多多的快速崛起 , 似乎就是一个不断将水桶倾斜的过程 , 自2015年开始 , 伴随着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张 , 拼多多烧钱的“能力”也水涨船高 。 即使上市后 , 也未能停止“花”钱换增长的步伐 。 低价商品借力微信的社交链能很快“拼出流量” 。 用户来了后怎么办 , 才是考验商业模式“硬实力”的根本 。
数据来源:财报整理据2018年拼多多招股书披露 , 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2.9亿和5.3亿人民币 。 后来的财报透露 , 2018年净亏损102.98亿元;2019年净亏损69.68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几个方面的数据快速上升 , 比如年活跃买家、GMV、营收等 , 这几年间发展速度都算不错 。 但从营销费率(即市场营销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的曲线图来看 , 拼多多一直保持着一个很高的数字 , 也就说 , 1元钱的投入也就拉动1一元多点的收入 , 过去四年间超过100%的五个季度里 , 一元钱的投入甚至收不回一元钱 。在这背后 , 拼多多对外更多的是强调年活跃买家、GMV、营收这些数字 , 官方一直沉浸投入大量营收费用换新用户 , 做大盘子的运动中 。 可营销费用长期接近甚至高于总营收 , 也就是说平台一直没有造血能力 。 随着其用户基数增长来到天花板 , 维持这种营销费率 , 意味着未来要么继续“烧钱”留用户 , 要么为“赚钱”放任用户流失 。投资人追捧一家公司的股票 , 源于对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前景 , 近一月来 , 拼多多股票频频下跌 , 就在于外界看到了这种“反木桶”模式内部的“虚弱性” 。问题一:过度追捧数字增长 , 忽略了长期价值的构建; 拼多多是时代的幸运儿 , 微信的快速崛起沉淀出规模庞大并空白的社交流量 , 凭借着“低价商品”+“拼团砍价”的模式 , 迅速盘活了微信生态的社交流量 , 给后来的崛起奠定了一个基础 。 此后 , 又持续的通过拼多多红包、多多果园等玩法 , 持续的利用关系链来维系用户活跃度 。
数据来源:财报整理 可从过去的财报来看 , 年活跃买家、GMV、营收等增长 , 并没有建立在平台运营效率之上 。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 , 拼多多每位活跃买家的年支出为1842.4元人民币 。 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 , 拼多多每位活跃买家的年支出为1857.0元人民币 。数字好看了 , 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却遥遥无期 。 只是利用“人性弱点”将数字变得好看 , 忽视木桶上售后、物流、支付等短板的构建 , 致使具备长期价值的生态一直没能真正建立起来 。 如今营收的增速也开始出现下滑 , 更是雪上加霜 。问题二:转型战略过于“激进” , 品牌商家有苦难言; 就在9月24日 , 贵州茅台及茅台集团相关人士称茅台公司没有向拼多多供货 , 而且经销商也不敢向拼多多供货 。 自拼多多“看上”品牌商品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 , 就开始了“独特”的品牌商城建设之路 。 无视任何品牌商的渠道策略和意愿 , 不惜各种方法去“蹭”品牌 。 闹得最严重莫过于前段时间和特斯拉的冲突 , 试图“卖苦情”绑架大品牌商 , 做法越来越偏激 。为了年活跃买家这块木板足够长 , 过去几年拼多多上难免存在假货、劣质商品、翻新、串货、乱价等问题 , 随着平台规模做大 , 品牌口碑差也深深和拼多多绑定 。对大的品牌商家而言 , 选择哪家渠道“销售” , 关乎着自身品牌形象 。 这就是无论拼多多如何“百亿补贴”大牌 , 大牌们仍旧坚持不入驻的原因 。 随着用户天花板到来 , 拼多多转型策略愈发激进 , 和各个品牌商家频繁“擦枪走火” 。 这种在拼多多看来没什么的行为 , 一步步的让大品牌们谈“拼”色变 。过于关注用户数这个木桶长板 , 导致其他短板长期缺乏“经费”而被荒芜 。 空留了一大堆用户 , 可无论营收还是人均支出 , 因为其他短板过于明显 , 运营效率都难以获得实质的提升 。 拉拢大牌的策略本身没有问题 , 因为它们注重品质和服务 , 可以“借花献佛”的弥补其他短板的缺失 。只是拼多多忘却了 , 其生态上用户“低价”消费习惯已养成 , 这对于在价格上“腾挪”空间较少的品牌商家而言并不是好事 , 加之拼多多积累的形象会拉低它们的“身价” , 拒绝是它们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反木桶模式下 , 拼多多的优势和短板呈现了两个极端 , 眼看着用户天花板就来了 。 最长的长板已经达到极限 , 那些被忽略的短板一个个浮出水面 。 未来拼多多会走向何处 , 这是大家都在关心的问题 。一月蒸发1600亿市值,拼多多缘何被资本市场抛弃?。02 大浪“淘京” , 群雄逐鹿拼多多承压
推荐阅读
- 广西通|恋爱一月,奉子成婚又离婚后,广西一男子才发现两女儿不是亲生的......
- 财富蒸发最快的首富,1400亿只剩下12亿
- 这家巨头市值蒸发3.6万亿,发生了什么?
- 坐看十一月美国火拼
- 西昌市委原书记夫妻相隔一月落马
- 重庆农商行一月内合计被罚近三百万
- 中国芯片巨头因美国威胁股价暴跌 蒸发419亿!
- 中芯国际大跌22%市值蒸发575亿!要步华为后尘?
- 第二个“华为”市值1600亿,这个中国80后,真牛!
- 政知新媒体|动真格了!青海“隐形首富”曝光近一月,整治行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