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鱼为什么“饿”不死?


昆虫|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图片
昆虫|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图片
【昆虫|鱼为什么“饿”不死?】
昆虫|鱼为什么“饿”不死?
文章图片
小时候笔者生活在农村 , 没有自来水 , 早先时候大人去距离家几公里外的一口大井里面挑水 , 后来家里打了一口“压水井” , 不用再受挑水奔波之苦 , 可以“随用随压” , 不过为了做饭和生活用水方便 , 在厨房和室内各放置了一个大缸 , 每次缸里水快要用完之前 , 集中性地用压水井抽取甘冽的地下水 , 将两个大缸分别灌满 。
那个时期 , 周围的邻居几乎使用的全是地下水 , 家里也都有这样的大缸 , 不过有的家里在缸中会放一两条鱼 , 由于缸中的水是用来饮用的 , 因此这些鱼并不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定期的投食 , 但长期下来缸中的鱼并不会饿死 , 只不过个头长不大 ,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淡水鱼类 , 和其它动物一样 , 为了维持个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 , 必须要从外界摄取食物来补充生理需要 , 否则肯定会被饿死 , 这一点毋庸置疑 。 从鱼类来看 , 它是一种典型的变温动物(即冷血动物) , 身体的温度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 当外界环境温度变低、周围食物来源缺乏时 , 就会自主地降低身体的温度 , 同时逐渐减少自身的活动强度和频次 , 从而有效降低身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
比如冬季河底的鱼儿 , 其“猫”在河底很少进行活动 , 进食量也大幅减少(河底的食物冬季也很匮乏) , 这个时期的鱼儿身体变得非常瘦弱 , 没有一点儿生气 。 不过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 , 这些鱼儿又逐渐恢复了原有生龙活虎的状态 , 不但四处活动 , 而且大量地进食 , 以弥补冬季进食不足造成身体能量的缺乏 。
其实 , 处在大水缸中的鱼 , 虽然没有人为地投食 , 但是它们也会主动地去捕获一些食物 , 这些食物一方面来源于掉落到水缸中的小昆虫 , 比如蚊子、苍蝇、小飞蛾等 , 另一方面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的昆虫幼体 , 比如蚊子的幼虫孑孓、蜻蜓的幼虫等 , 还有在水里或者水面栖息生活的昆虫 , 比如水蜈蚣、田鳖、龙虱、红线虫等 , 这些昆虫虽然数量不多 , 但对于杂食性的鱼类来说简直是难得的“珍馐美味” 。
另外 , 水缸在鱼类生活一段时间以后 , 会随着鱼儿体表分泌黏液量、排泄量的增加 , 使得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杂质 , 在适宜的气温、光照和通风条件下 , 会滋生出一些浮游类的水生藻类植物 , 比如蓝绿藻、硅藻等 , 这些微小的浮游藻类 , 可以为鱼类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饵料 , 同时也会在光合作用之下 , 对水中的氧气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和更新 。 虽然这些藻类不足以让鱼类吃饱(毕竟生成速度远赶不上鱼类进食的速度) , 但加上刚才提到的水中存在的一些昆虫及幼体作为补充 , 这些食物维持鱼儿的基本生理需求还是差不多的 。
所以 , 当水缸中一旦自然形成可为鱼儿提供基本生理需求的食物来源条件 , 那么一两条鱼儿在水缸中就不需要人为投食 , 能够静静地生活下去而不至于饿死 。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在水缸中投放鱼苗 , 很长时间没有照料 , 过个几年再去观察 , 里面仍然会有鱼的存在 , 只不过鱼的体型都很小 , 原因就像刚才分析的那样 , 有吃的 , 但数量很少 , 饿不死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