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随州岩画文化探考: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二 )


岩画|随州岩画文化探考: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米”字棋岩画 , 即五子飞棋图形 。周波 摄
“米”字棋形的五子飞棋 , 又称挑担子棋、五马棋 。因棋子可以“飞” , 即可以走多步 , 故名五子飞棋;也因棋盘形似四个“米”字形组成 , 也称米字棋 。棋盘共有25个棋点 , 共10个棋子 。五子飞棋开局:双方持棋子5颗 , 先置于各自底线的五个交叉点上 。每一次移动一枚棋子 , 走直线 , 若行走时无棋子挡路则可一直行走 , 步数无限 , 但不可中途转弯;夹棋:当一方两子成一直线 , 把对手的一子紧密夹住时 , 便吃掉对方这颗棋子 , 称为“夹”;挑棋:当一方把棋子紧密插入对手两颗棋子中间 , 便吃掉对方这两颗棋子 , 称为“挑”;胜利:吃完对手的棋子 , 或使对手无路可走为赢 。
“田”字图形的岩画棋盘石 , 位于距随州城约22公里 , 随州南部某山山脚部位 , 山旁有河流 。棋盘刻画在山体裸露出的不规则石面上 。石面长度约1.2米 , 宽度约1米 。“田”字图形的岩画棋盘上及旁边共刻有19个凹穴 。笔者在当地考证时得知 , 棋盘岩画旁边的山坳处曾有古湾落 , 现已痕迹无存 , 据传名为“元棋湾”(谐音) , 是否为“元棋”二字 , 与“仙人棋”有无关联 , 已无法确定 。
岩画|随州岩画文化探考:随州“仙人棋”岩画 棋文化源自随州的物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田”字棋岩画 , 即五行棋图形 。周波 摄
“田”字棋的五行棋 , 又称五道棋、方格棋、棋三、五子棋、连珠棋 , 二打一棋 。棋盘共由5条横道 , 5条竖道交汇而成 , 共25个棋点 , 共10个棋子 。五行棋玩法多样 , 但主要有两种 。玩法一:对弈双方先在棋盘上布完5子再走棋 。走棋时 , 棋子可以上下左右移动 , 但每次只能走一步 。当一方5子连成一线时为赢 , 或者一方把对方逼到无路可走也赢 。玩法二:以吃掉对方棋子为目的 , 最后只剩一枚子方为输 。对弈双方先将各自5颗棋子沿底线一字摆开 , 每一次棋子只能移动一格 , 可以选择前、后、左、右 , 任意方向行走 。吃子时 , 同形再现不允许超过两次 , 第三次必须换招法 , 否则 , 按犯规判输;吃棋方法简称“两打一”:一方走棋时 , 无论是横向还是竖向 , 只要实现自己两个棋子与对方一子相连时 , 即可吃掉对方的子;有时可实现一步棋将自己两个棋子与对方子相连 , 同时吃掉对方两枚棋子 。
记得儿时 , 随州这三幅民间广为流传的古棋 , 在过去精神生活匮乏的时代 , 人们利用休息之余、劳作闲暇之时 , 甚至是雨闲歇息、地头小憩 , 不论田间地头 , 村头湾尾、河边树林 , 便在地上画出棋盘 , 随意捡来两色石头 , 双方便你来我往 , 激烈对杀 , 常引得众人围观 , 争论不已声、喝彩叫好声此起彼伏 , 场面甚是热闹 。
随州这三幅岩画棋盘有三个共同特点:1.均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2.均位于生态良好 , 有山有水 , 依山傍水的岩石之上;3.每个刻画岩画棋盘的岩石上 , 均有不同数量和图形的凹穴符号 。如果从凹穴岩画制作的形制 , 及从岩画棋盘所处位置、环境和其他文化信息来看 , 随州这三幅“仙人棋”应是几千年、乃至万年之前的史前文明遗迹 , 是棋文化发祥于随州的有力物证 。人类的棋文化之源头或许遥不可及 , 远古得不可想象 , 或许几百万年前的直立人自诞生后 , 就创造出各种集娱乐与提升智慧的棋 , 并历经了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 , 棋不仅仅是陪伴人类“其乐无穷”地一路走来 , 度过地老天荒、漫长岁月的益友 , 更是从“其乐无穷”中越来越有智慧地进化到今天 , 人类是因发明创造了棋 , 而有幸使自己优越于其他生物 , 进而成为地球的霸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