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二十年,被揉进岁月中的技术梦想

百度二十年 , 被揉进岁月中的技术梦想南方周末百度二十年,被揉进岁月中的技术梦想
梁冬回忆称 ,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大数据思维 , 讲人工智能、算法等 , 但百度2004年、2005年时就已经拥有这样的基因和能力了 , 只是当时的名词和概念还不足以解释百度所做的事 。“说起来 , Robin应该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早知道算法对世界会有多大影响的人 。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2000年 , 你是怎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现在是2020年 , 我们可以在手机里 , 打开百度手机应用 。 从2000年到2020年 , 您看到的是同一个搜索框 , 但在背后 , 我们却走了20年的路 。 ” 这是百度20周年纪录片《二十度》的开头 。 该纪录片在9月23日已全网上线 , 首次披露了百度20年来的创业发展史 , 揭秘了这家被誉为中国互联网“黄埔军校”的企业 , 背后的信仰与故事 。如果说20年前的小孩 , 是靠翻阅《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那当下的国内年轻一代 , 当遇到什么不懂的 , 首先呼唤的也许是“小度小度” 。人类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 , 是无穷尽的 , 因此对于搜索的需求 , 也是无止境的 。从书籍查询 , 到网页查询 , 再到语音搜索 , 看似是国内搜索进化史上的小节点 , 但其实背后包含了很多人、很多企业的成长与挣扎 。 如过去的20年 , 百度如何从一个7人团队 , 成长为国人网络“搜索”的代名词;又将在未来行向何处 , 也许都能从《二十度》中窥得一二 。值得肯定的是 ,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 能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又波浪壮阔的20年里屹立不倒 , 深刻影响并成为了众多中国人生活里的一部分 , 这份陪伴就实属不易 。▲ 百度创业二十年的首支纪录片《二十度》 1技术消除不平等要想了解百度的20年 , 《二十度》里问的第一个问题是:“Robin是谁?” Robin ,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 李彦宏 。 2018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 是享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互联网企业家 , 被评价为“革新者” 。不过 , 似乎每一位百度人都会直喊他“Robin” 。前百度副总裁梁冬对Robin的第一印象是:“阳光 , 帅气 , 聪明得一塌糊涂” 。 另一前百度副总裁汤和松则称:“Robin理性 , 有原则 , 非常easy going , 我们都愿意跟他讲事情 。 ” 梁冬向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分享了一个细节 。 “有一天产品部门开会 ,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 , 在场的还有大量实习生 , 就一个技术问题和产品问题进行争论 。 这时候 , Robin经过 , 看到里面有人开会他就把门推开来 , 现场没有一个人站起来给他让座 , 也没有一个人回头看他 。 Robin听了一会儿 , 感觉到这件事他也插不上什么嘴 , 好像他也不需要融入这个会议 , 就自己走出去了 。 ” 在传统媒体行业出身的梁冬看来 , 在国内大部分企业 , 当老板走进会议室 , 给他让个座是正常不过的事 。 但是百度没有 。 “老板走进来大家竟然熟视无睹 , 我那时候就感叹 ,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 , 多么美好 。 ” 这也许与百度的初创文化有关 。 2000年1月1日 , 百度正式创立 。 早期的团队只有7人 , 还有4个是学生 , 被称为百度七剑客 。 这个团队在半年不到的时间 , 就做出了百度的第一代搜索引擎 , 并且技术质量之高 , 成功让搜狐、新浪、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都用上了百度的搜索技术 。正是这样一批人形成了百度最初的“工程师文化”——低调务实 , 靠技术取胜 。 后来传导下去 , 成为了当下百度整体的企业文化特质——“简单可依赖” 。七剑客之一的王啸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回忆称 , 百度的初创地是在北大资源宾馆的两个房间 , 1414和1417 , 房间很小 , 但丝毫不影响团队发挥 。 “我们编程简直到了很嗨的忘我境地 , 经常一抬头发现天已经黑了;再一抬头 , 就到了清晨 , 真的忘却了时间 。 由于情绪亢奋、精神集中 , 忘记吃饭和喝水也是常事 。 甚至凌晨12点回到住处 , 电梯都关了 , 我们还觉得到家挺早 。 ”百度第99号员工徐扬也回忆道 , 因为百度有饭堂 , 员工一天三餐经常都在公司解决 , 工作得忘乎所以 。 大家不管工作或吃饭 , 都是聚在一个桌子上 , 聊技术、聊产品、聊未来 。 “午餐时间 , Robin和早期的创始人也是在饭堂吃饭 , 大家一起讨论产品、讨论技术 。 ” 事实上 , 百度是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中少见的一家技术型公司 。 当时互联网战场上的主角是门户网站 , 整个舆论更多是把互联网当成创新形式的媒体、社区与平台 , 技术只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实用主义手段 。在这样的认知下 , 早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并不关注工程师文化 , 如新浪、搜狐都以编辑为主 。 在王啸看来 , 百度是那时中关村鲜有的工作氛围像硅谷的创业公司 , 公司对工程师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自由空间 。 “百度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 。 ” 这一切源于 , 这个企业的领军者 , 李彦宏是一个有技术信仰的人 。时至今日 , 几乎没有人会否认技术可以改变生活 。 但是在彼时 , 互联网仍是一个新兴产业 , 李彦宏就已坚信 , 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 , 还可以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 。这位从山西东部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阳泉长大的年轻人 , 先后在北京大学、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学业 , 又在美国硅谷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 深刻感知和理解互联网背后蕴含的“知识和信息”的宝贵价值 。“不管技术多么复杂或多么先进 , 我们希望每一个人能够平等地从中获益 。 ”用技术消除不平等 , 这就是李彦宏的技术信仰 , 也是百度创立的初心 。2001年 , 李彦宏毅然决定“走到前台去” , 让百度以独立搜索引擎的形式 , 直接向网民提供服务 , 也进一步让百度完成了它最早的使命 。“百度最早的使命就是让每个人平等地获取信息 , 找到所求 。 我觉得这就是它的社会价值 。 ”互联网价值研究者尹生在纪录片里说道 , “而且我觉得到目前为止 , 它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点了 。 ” 2扎根中国互联网技术信仰也给百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 企业的快速成长 , 让百度在2002年就将办公室搬到了海泰大厦 , 2004年又搬到了理想国际大厦 , 创业地从最早的两个小房间变成了理想大厦的一整层楼 。2005年 , 百度在美国成功上市 , 成为纳斯达克股市自谷歌(Google)以来第一个首日股价收盘突破100美元(122.54美元)的股票 , 也是第一个股价突破100美元的中国概念股 。在梁冬看来 , 百度当时在某种程度上 , 向国际市场释放出了属于中国企业 , 尤其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主张 , 给国内的IT企业带来了一种信心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人们认为中国的IT企业不配拥有核心技术 , 但百度有 , 而且核心技术迄今仍然是百度的优势之一 。 ” 百度早期员工谌振宇亦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表示 , 见证百度上市的过程 , 让他意识到在互联网行业做技术有很好的机会和前途 。 “以前我们觉得中国商业都需要靠关系 , 有了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 , 我们意识到可以靠自己的实力为用户提供价值 , 把公司做大做强 。 ” 不过 , 要实现这些也不简单 。 在此之前 , 百度还打了一场硬战 。21世纪初期 , 无论在全球哪个国家 , 几乎只要提到网络搜索 , 谷歌都占有最领先且强大的优势和地位 。 百度加入到了这个赛道 , 要和全球最优秀的人去对决 , 凭借的是什么?百度创业七剑客之一的雷鸣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靠小公司的专注 , 与以命相博 。2002年 , 百度启动了“闪电计划” , 具体包含三个目标 。 第一 , 实现百度网页的日访问量增加10倍 。 第二 , 提高中文网页内容数据库数量 , 日均下载量要比谷歌多30% 。 第三 , 将页面反应速度提升至与谷歌一样快 , 而且内容更新频率要全面超过后者 。根据百度提供的资料 , 2003年 , 其官方搜索流量较2002年增长了7倍 , 超过谷歌 , 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那时候的美国公司 , 它觉得全球的市场本质上是一样的 , 我只要开发一个版本就够了 。 当时全球互联网的网页增长速度 , 可能每年就涨个30%-50% 。 但是每年中文网页的增长速度是200%-300%的水平 。 ”李彦宏回忆道 。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也曾公开分析过当年百度赶超谷歌的原因 。 一方面 , 谷歌输在了总部对中国市场的轻视 , 美国公司把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一视同仁 , 不投入资源 , 没有耐性 , 也不给中国团队自由 。另一方面 , 百度也赢在了深耕本土 , 更了解中国网民行为习惯 , 并且锲而不舍地提高服务质量 。 “当然这个团队本身也是全球顶尖的创业者团队 。 ”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迎来高速发展期 , 中国人面对海量信息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 搜索的另一面需要有足够多的内容支撑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无限需求 , 百度在不断提高搜索质量的同时 , 先后推出了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各类“明星产品” , 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移动生态 , 贴合中国人的特殊需求 , 让用户从搜索入口触达更多的内容与服务 , 这也是百度的决胜关键 。在2016年Viva Technology Paris科技峰会上 , 李彦宏还曾公开表示 , 百度一直在思考怎样帮助用户创造更多的内容 , 而不只是用技术给网上已有的内容做检索 。 挖掘内容的价值 , 也是百度一直努力的方向 。2000-2010年 , 是百度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 凭借着技术的“护城河”和扎根本土的用户服务 , 在这十年里 , “百度”从名词成为了动词 。 大部分中国人在无形之中养成了一个习惯 , 有问题就百度一下 ,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3算法时代的坚守2010年 , 在移动互联网风口到来的前夕 , 谷歌从中国市场黯然离场 , 百度面临着一个空前轻松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然而 , 失去竞争未必是好事 。 随着3G带来了手机上网速度的大幅提高 , 以微信的发布和小米手机的推出为标志 , 2011年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 , 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奋力争夺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 阿里和腾讯双双跨入全球最大市值公司前十名 。而百度 , 似乎与这一轮增长失之交臂 。 不可否认的是 , PC时代里存在感最强的百度网页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却一度难见于手机APP程序的前十名 。“我觉得可能现在 , 就是最彷徨的时期 。 ”2016年 , 李彦宏在中央电视台《遇见大咖》访谈节目中 , 公开谈到百度正在面临的压力 。李彦宏认为 , 在APP生态里 , 很多东西被打通了 , 从需求的产生到需求的满足 , 一个APP全盘搞定 。 同时 , 各类APP为了争夺客户 , 信息和资源既不互通也不开放 , 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 在他看来 , 现在完全开放给互联网的信息体量 , 实则萎缩了 。“那如果所有人都用的是APP , 搜索引擎就没有用处了 。 ”因为包括搜索 , 也可以在各类APP里进行 。在《二十度》纪录片里 , 李彦宏少见地谈到了算法 。 基本上目前所有的APP都是在取悦用户 , “算法的好坏基本上是按照这个用户花了多长的时间来消费和这个内容 , 看用户第二天再回来使用的概率有多大 , 都在优化这些东西 。 ” 这样不好 , 李彦宏直言 , 这会把人搞得非常分裂 。 长期单一品类的内容推荐 , 容易让人变得极端 。 “你可能很轻易地 , 就会花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 你回忆一下自己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 , 其实不同的产品是很不一样的 。 ” “我们更希望让我们的用户 , 知道这个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 而不是说我看了之后我很解气 , 我看了之后很兴奋 , 这个不是我们一定要去追求的东西 。 ”李彦宏强调 。这样想来 , 也许百度不是没有看到移动互联网的风口 , 只是他们的错过 , 与百度本身的追求 , 和自带的“工程师文化”对技术敏感 , 却对用户相对不敏感有关 。梁冬回忆称 ,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大数据思维 , 讲人工智能、算法等 , 但百度2004年、2005年时就已经拥有这样的基因和能力了 , 只是当时的名词和概念还不足以解释百度所做的事 。 “说起来 , Robin应该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早知道算法对世界会有多大影响的人 。 ”李彦宏对于“算法”的意识的确也早有体现 。 早在2003年 , 百度推出了百度新闻 , 依靠其抓取信息的优势 , 从全网500多个新闻网站自动抓取、聚合新闻资讯 , 同时罗列了内容相似的其他热门新闻报道 , 类似于今天的“今日头条” 。一位内容平台的高管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抓住了移动互联网风潮兴起的很多产品 , 它们主打的推荐算法 , 其实也多出自于百度前员工之手 。 “百度已经用算法用了很多年 , 只是没有让其实现最大的商业价值 。 ” 这与百度的“价值主张”有关 。 20年来 , 百度的前台页面上都只有简单一个搜索框 。 比起推荐 , 搜索是一件更在乎“理性与自由”的事情 。前百度产品总监李健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百度和外界看到的不一样 , 它心怀善意 。 “我们最初做搜索时 , 就是为了消除信息鸿沟 , 让人们能够更有效率地获取信息 , 了解大量知识 , 这始终是百度的使命 。 ” 秉承着对这搜索的专注与使命 , 过去20年 , 百度也曾遇到过诸如彩信业务、游戏业务带来的各类“风口”的诱惑 , 但是百度始终保持专注 , 从未涉足其中 。 “Robin有次专门提到游戏 , 他的结论就是不做 , 因为做游戏与我们的使命无关 , 我们应该放弃一些机会 , 那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 ”李健称 。多位百度的前员工和现员工在采访里也都表达了百度对于“自由搜索”和“用户至上”的坚守 。 比如这些年来很多企业想花大价格 , 在百度网页版的搜索首页上 , 以通栏、游标或按钮等多种形式打广告 , 但都被公司拒绝了 。再比如众多百度技术人员都曾经面向国内外的海量用户 , 做过各类如色温测试、字号测试等路测 , 当时有一个测试结果显示 , 中国人的眼距看一行14、15个字感到最舒适 。 百度则会不断依据这些测试结果 , 优化和调整界面的设计和字体 , 为的都是提高用户体验 。哪怕呈现在页面上的 , 也许只是用户都没有察觉的微小变化 , 但其实背后却隐藏了百度团队的大量工作 。4AI改变生活迈入下一个十年的百度 , 正在向世界递出一张关于人工智能的新名片 。2010年 , 百度开始投入人工智能领域 , 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 。 2013年 , 百度创办深度学习研究院(IDL) , 成为中国最早做深度学习的团队 , 开创了中国企业的人工智能研发模式 。得益于长久的坚持和耕耘 , 百度近年来 , 通过在语音识别控制、自动驾驶、智能音响等领域的持续发力 , 现在百度已经与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企业并肩 。 在《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全球AI公司五强“榜单中 , 百度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百度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 搜索业务也不断进化 。 通过技术的提升 , 将用户智能搜索的体验感放大 , 更全面地服务所有用户 , 致力于蜕变成用户的生活助手 , 是百度的用意 。在刚过去的“百度世界2020”大会上 , 百度展示了众多如无人驾驶、小度助手、度晓晓、虚拟人等各类“黑科技”产品 , 无一不展现了百度多年来的技术积累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在会上表示 , 百度APP已经从一个获取信息的工具 , 变成了一个有服务能力的移动生态 , 能为大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 比如 , 当用户搜索国庆的相关信息 , 百度不仅可以提供各种内容 , 也可以提供买电影票、景点门票等需求入口 。 当用户搜索故宫时 , 在故宫介绍的信息下面 , 也有购买故宫门票的小程序入口 。这体现了百度正在不断打造的移动生态的趋势之一 , “服务化” 。通过与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合作 , 在金融、健康、教育、家装等多方面 , 百度从内容生态升级为内容、服务一体化生态 , 可全流程、一键式地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据沈抖介绍 , “人格化” , 也是百度正在打造移动生态的另一特点 。 指百度将在移动生态里建立更强的人与人的连接 , 不仅局限于社交场景 , 而是无处不在的 , 渗透在所有场景里 。 例如百度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语音交互 , 为消费者打造更多智能交互方式和场景 。在中国社科院一份关于人工智能新人类的报告中提到 , 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 , 正在影响和塑造了一批新新人类 。 千禧一代可能从出生开始就与人工智能作伴 , 搜索、学习、听歌、开关电器 ,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有什么事就呼唤“小度”解决 。李彦宏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 , 人工智能将展现出堪比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可能性 。 而面对这条赛道 , 百度不仅自己正在这个领域一骑绝尘 , 并且选择了“开源” , 让更多公司加入进来 。根据2019年国家工信安全中心的数据 , 在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排名中 , 百度以5712件位列第一 , 并包揽了深度学习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等多个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第一 , 远超诸多国内高校、科研机构 。当同业者还停留于研发端摸索时 , 百度开始走向开放 。 纪录片里 ,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介绍道 , 如百度的“飞桨”深度学习平台 , 凝聚着百度上万个工程师的智慧和心血 , 但是这个平台和代码都开放给外界 。未来很多公司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技术 , 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有那么多优秀的研发者 。 “开源能让大家都少走弯路 , 让赛道更宽广 , 技术发展更快 。 ”李彦宏表示 。不过 , 技术成功不等于商业化成熟 , 这些技术何时可以投入更多的领域 , 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 也是一个问号 。还好的是 , 百度20年 , 有足够的资本积累 。 记录片里被反复提及的一点是 , 百度尊重技术创新 , 不看重如何在短时间内创造大量营收 。大部分的百度员工都对公司的未来表达了充分的信任和乐观 。 徐扬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这么说吧 , 哪怕全世界人都认为百度没有战略 , 我也会坚信Robin的战略是对的 , 我相信只要百度足够坚持 , 把AI做透 , 百度仍然会是一家最牛的公司 。 ”毕竟 , 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讲出以十年为周期的长故事 。 因为长周期 , 意味着风险和煎熬 , 也意味着有涨有落 , 有激进期也有沉静期 。“如果我们了解美国IT史 , 我们会了解曾经的微软也饱受过质疑 。 但是微软转变了 , 扬升了 , 重新回到了最有市值的公司 。 我坚信 , 百度一定可以也成为这样的一个公司 。 无论在哪里 , 永远都祝愿百度越来越好 。 ”梁冬表示 。据百度内部员工透露 , 李彦宏高尔夫球打得极好 , 而这项运动要求选手有自己强大的节奏感 。 20岁的百度 , 似乎也在选择用一部《二十度》告诉大众 , 他们有自己的节奏 , 正在不紧不慢地积攒能量 , 厚积薄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