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能力,用这六个技巧,就能让你看书有所得

你觉得阅读重要吗?有没有保持阅读的习惯呢?
我个人是很喜欢阅读的,不管工作多累,临睡之前我都会拿起一本书读上几页,做做批注,思考一下书中的内容。
因为阅读,可以让我获得当前生活圈子无法给予我的知识和认知。通过阅读,打破人类局限,于是我就能从书籍里面学到很多想学,却暂时没有渠道去学的知识。
然而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疑问:
说是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但为什么我看完书什么都没改变呢?
市面上的书籍这么多,自己工作又这么忙,没时间看书怎么办?
就算看了很多书,可是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到?
相信这些问题,大部分人都有遇到过。
就我自己来说,阅读分为两种方式:
1,休闲性阅读;
无论是上网浏览网页,看资讯,刷小视频,还是平时无聊拿起一本小说去阅读,都是属于这类读书方式。
因为没有特定的目的,纯粹是“打发时间”或者满足自己某种“八卦”心理而已。对于个人的改变作用并不大。
2,实用性阅读;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拍摄小视频,随便看几篇拍摄的文章,是很难让你学到什么东西的。你需要针对自己的拍摄目的,针对性地系统学习相应的技能知识。
所以这时的学习,就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了。然后根据这个方向,投入相应的时间和专注力,期间要结合你的思考、实践、检验和调整等做法,才能够让你真正学到东西。
换言之,如果你觉得自己怎么阅读都没有效果,很可能你用错了学习方式。不管学习什么,想要让知识对我们产生改变,运用实用性的阅读方式去学习,才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既然实用性阅读很重要,但想要做到有效阅读,还需要知道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吸收”知识的。
 知识|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能力,用这六个技巧,就能让你看书有所得
文章图片
大脑学习知识的流程
我们都知道,大脑里面大概有1000亿个神经元。
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的东西,大脑的神经元就会受到外界刺激而重新进行连结、组合,形成新的回路,最终让我们的行为发生变化时,这就是学习。
通常来说,大脑在学习之后,将神经元联结起来,会有三个步骤:
1,形成点状记忆;
2,构建线性串联;
3,形成立体结构。
这三种步骤,就是我们学习一个东西,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懂”到“贯通”的过程。
这个情况就好像你画一个三角形。
刚开始你画三角形,首先设立三个点。这些“点”,就相当于你接触到的“知识点”,例如醋有清洁的作用。
然后再把这三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二维的三角形图形。这相当于把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想清洁电热水壶里的水垢,想把一定量的醋和水按比例放进热水壶里,然后烧开放置一段时间后,自然就能够清洁到水壶里面的水垢了。这就是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的运用。
最后想把这个二维三角形变成立体的形状,那就在二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以此构建三维的形状。
这就相当于你把学到的知识点,跟你的其他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系统而交错的立体网络,如你不仅知道醋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用来做其他更多的事,如抑菌、开胃、去腥等。
当然,你可能得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三角形(如下图),说明每个人在脑中的“知识体系”都不太一样,有自己构建的“立体图案”。
而这个流程,我们大多数人阅读时都只停留在第一步,就是接触知识点这个层面,这个做法,跟“休闲性阅读”的结果是无异的。
如果我们想做到有效阅读,让我们能够从阅读中真正学到东西,我们就必须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让自己做到第二步和第三步。
简单来说,就不要看完就算,要运用一些“手段”,让大脑能够达到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程度,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
以下分享的法则,就可以这样帮到你。
 知识|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能力,用这六个技巧,就能让你看书有所得
文章图片
提升阅读能力的六条法则
平时你阅读的时候,结合以下六条法则去运用,你就不会看完就算,还能让大脑更好地吸收学到的知识。
怎么做呢?
法则一,清楚知道自己的阅读目的;
你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而不是要看“那本书”呢?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又如何可以帮助到你,那么你带着这些目的,你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启动你的思考,然后从书中寻找答案。
例如你看一本讲述逻辑思维的书籍,你的阅读目的,自然就是希望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但怎么构建阅读目的呢?你可以从目录入手,看看作者是如何安排知识的内容的。
当通过目录,对整体的讲述方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接下来就可以从小标题入手思考,这个章节讲述的是哪个知识点呢?我能够从这篇文章中中学到哪些知识点呢?
经过这种思考,那么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有意识地去聚焦于文章的主题分析和知识点,明白到作者用什么方式去讲述这些内容。
这样,你从阅读中吸收到的知识,自然更加清晰、条理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