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记——河南工业大学师生革命老区光山县精准扶贫纪事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崔志坚
地处大别山的光山 , 曾经是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 两年多来 , 河南工业大学先后组织粮油、设计、电商等各类专业团队200多人 , 奔赴光山投身精准扶贫 , 持续发力推进产品、企业、产业升级 。
“这是新时代的互动式‘造血’实践 。 ”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元说 。
升级产品质量
在信阳出了高铁站 , 再坐一个多小时汽车 ,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的老师何雅蔷来到了光山县泼河镇邬围孜村余志娥的家中 , 向这个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传授水稻种植技术 。
一个大学老师能跑这么远来耐心指导 , 余志娥被感动了 。
一个贫困户能积极主动接受技术 , 何雅蔷也被感动了 。
今年 , 余志娥试种了50亩稻虾混养田 。 与别人不同的是 , 养虾不卖虾 , 就为了提高稻米品质 。 她告诉何雅蔷:“你做的检测报告 , 让俺的大米卖到了上海、广东 , 今年再给俺这50亩虾混养稻米做个检测 。 ”
十里镇杨湾村塘湾村民小组有49户人家 , 在30岁的刘保华印象里 , 过去村里几乎家家做空心面 , 他能帮家里干的第一样活 , 就是把抻面筷子上的面块刮下来 , 那时 , 他才五六岁 。
高中毕业后 , 刘保华别无选择地加入了同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行列 。 2013年结婚后 , 他感到漫无目标漂在外头的日子该结束了 。
所有的生活经历 , 给他提示的现实出路就是做空心面 。 有着四间平房的自家院子 , 成了刘保华的空心面加工点 。 手艺还在 , 但受环境和传统工艺制约 , 他只能从十月生产到来年五月 , 不仅产量有限 , 还存在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 河南工业大学扶贫团队的到来 , 让他的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 听说何雅蔷来了 , 刘保华和妻子从厂房里迎出来 , 他高兴地告诉何雅蔷 , 听从了她的建议 , 将产品储存在恒温库 , 保证了产品供应 。
探索“设计扶贫”
2020年春节 ,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 由于迟迟不能开学 , 宅在家里的很多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老师都在为光山扶贫忙碌着 , 有的团队提升完善“光山十宝”系列产品包装设计;有的团队讨论修改光山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 。
光山县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产区 , 除了通过技术标准推广升级产品质量 , 还要让好产品脱去瓶瓶罐罐加塑料袋的“旧衣裳” 。
【“造血”记——河南工业大学师生革命老区光山县精准扶贫纪事】设计属于慢工出细活 。 即将到来的一次重要展销会和销售旺季 , 让设计艺术学院的“光山十宝”包装设计成了急活 。 訾鹏、王恒位副教授和高雅真博士被抽调组成专业团队 , 来完成20天内设计出16款产品的包装 , 三个人几乎是按小时来倒排设计进度 。
两天后 , 三套设计方案呈现在光山县委 。 经过讨论审核 , 最终确定光山人文系列包装方案 。 这套方案建立了“光山十宝”“光山十小宝”“光山味道”3个系列的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 , 将产品属性特征与光山文化融合 , 分别采用司马光砸缸、光山山水、光山县志作为主要创作素材 , 统一了色彩、图案、文案和版式 。
紧接着 , 设计团队老师带领10余名学生连续工作15个小时 , 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16款包装的深化设计和文案工作 。 在校友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下 , 设计团队再接着用5天时间完成了打样、校对、结构调整、审核、制版、调配纸张等工作 , 为后续印刷、制作和物流争取了时间 。
19天 , 首批1.6万套包装成品如约运抵光山 。 如期出现在展会上的“光山十宝”赢得开门红 , 仅在展会期间就销售了6000余套 。
“‘设计扶贫’不是简单的到村里做设计 , 而是设计师以敏锐的洞察力 , 对当地文化和产业资源进行创造性重组 , 让设计创新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 , 让更多贫困人群受益 。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庆彬教授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