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艺墨传承 | 香港画院第三届中国画大展——董振涛作品鉴赏( 二 )
用笔:细处不弱不滞 。粗处不臃不软 , 刚柔并济 。
用墨:重墨不死不浊 , 淡墨清爽透亮 。墨须精炼 , 惜墨如金 。重墨忌墨猪漘腻 , 淡墨忌轻薄浮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忘记了在哪里看过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给高尔基的一封信中说:你写一个“神情疲惫、头发缭乱的人坐在长长的、被行人踩得纷乱的草地上” , 如果我写 , 我只会写“一个人坐在草地上” 。契诃夫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小说必须立刻生出形象” 。如此 , 我就联想到了中国画 。高尔基的语言描写 , 是小写意甚至是工笔;契诃夫是大写意 。前者是繁冗的;后者是简约的 。我喜欢后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留有余 , 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是留耕道人在他的《四留铭》中的第一留 , 这句话对我从作画的角度来说 , 颇有感触!
谢赫《六法》有"传移模写"之说 , 现在绘画也有“取舍”之为 。吾以为 , 作画不是搞图解 , 不能把话说尽了 。要留有余 , 以还造化 , 以还读者 。给读画观画者自己更多的想象空间 。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自然造化是客观存在的 , 它会给不同时期的人 , 给不同学识的人以不一样的感受 。观画的人亦如是!故吾画求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曾看过某位画家的一方印:“困而知之” , 此印内容颇好 。为书、为画者 , 必须知“困” , 并要:常常知“困” , 如此方能得“知” 。不知困者 , 焉能得知?自以为明白者 , 实乃正值最糊涂之际 。每每知困时 , 定离上升之时不远矣 。
欲放笔 , 必应先放胸怀 。正所谓:恣性情 , 散怀抱 。作画时斤斤计较定不能成 。人们常讲"意在笔先" , 对于这句话 , 好多人都误认为 , 书画家在作书、作画前想好了要写什么、画什么就是"意在笔先" 。其实不然 , 这里说的“意"是指作书、作画前酝酿出的一种状态 。是书画家进行艺术实践前 , 要进入的某种境界 。这才是"意在笔先”的真正意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写意画家最好的艺术状态就是“得意忘形” , 只有“忘形”才能“得意” 。画家往往苦被形累 , 它似一堵大墙彰住了画家的眼睛 , 挡住了画家的去路 。初学者要“得形” , “得形”后若要“得意” , 必须“忘形” 。大多画家“得形”后舍不得“忘形” , 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道障碍 。
中国画是一门学科 , 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 绝没有捷径可寻 。有的工笔画家为什么画不好写意画?就是他其中缺了一个过程 , 缺少了写意这一段的练习过程 。还有的原来画工笔突然跳到了大写意画的范畴 , 就显得笔墨、尤其是气韵极为空泛 。大写意画往往求“简” , 但简不能“单”正所谓“简而不单” 。“单”就是缺少了中间应有的环节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画家不一 定要成为理论家 , 但画家一定要学习理论 , 如此才不会沦为一个画匠 。有的画家谈了多少年“形而上” , 然观其画作仍处“形而下”的阶段 。因何?理论必须付诸实践 。我们国家确有这样的情形:越喊得多的口号 , 便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多 。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总喊“要大搞爱国卫生运动”那就说明卫生不好;提倡“要团结不要分裂”就说明有不团结的现象 。这类画家总将“形而上”挂在嘴上 , 是否就有“形而下”的问题 。理论的贫乏也许是其总讲这一个观点的另外的缘由所在 。
推荐阅读
- 亡灵节|传承古文明的亡灵文化,Nike亡灵节系列鞋款
- 赵丽颖 |赵丽颖壁纸: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强大背景,却有说服众人的作品
- 天津师范大学|美设与设计学院举办“共建文明校园,执笔为校助力”主题艺术作品创作大赛
- 安师大学生工作|投它!我校第三届全国心理情景剧作品74号《成长自画像》!
- 今日汝阳|【经典诗歌朗诵作品精选】之一:十月的赞歌
- 美好生活|影像丨插花绘就美好生活
- 深焦DeepFocus|好莱坞只有一个编剧大师,部部作品奇幻惊人
- 吴江微报|传承和弘扬绸都历史文化——“我眼中的绸都丝韵”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 光明网|歌颂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 全城热讯|“中医传承-方家有道”门氏中医高级技术研修班圆满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