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文章图片

韩信
【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公元前196年 , 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与萧何设计 , 将韩信骗至长乐宫将其杀害 , 并诛其三族 。 韩信死时才35岁 , 正值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年纪 , 而在他遇害时 , 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并没有出手相救 , 而是无动于衷 , 这是为何?
"要挟"之举埋下君臣决裂的伏笔
事实上 , 张良之所以不救韩信 , 主要原因是他救不了 , 就算他有这个心思 , 也是螳臂挡车 , 因为在刘邦和吕后的心里 , 韩信的结局早就被决定好了 , 有且只有一个 , 就是必死无疑 。
韩信之所以必死无疑 , 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因为他太牛了 , 已经严重威胁到刘氏的江山和吕后的地位 。 韩信在跟随刘邦征战四方时 , 功勋显著 , 擒魏破赵、踏齐灭楚 , 可以说在汉朝的建立过程中 , 过半的功劳都是韩信立下的 。 任何一个朝代倘若拥有这样的功臣 , 都会是皇室的荣幸 , 但同样 , 也是悬在皇帝心口上的一把利刃 。
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文章图片

汉初三杰
诚然 , 韩信是有巨大的野心的 , 但这份野心未必是想取代刘邦 , 自立为帝 。 因为早在汉朝建立之前 , 韩信就曾向刘邦提出过将天下分封给各个大功之臣的建议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韩信是想掌权的 , 他想做一个坐拥封地和爵位的异姓王 。
这一点在日后楚汉决战之时 , 韩信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便可以证实 。 时值刘邦要与项羽决一死战 , 而刘邦要想赢 , 韩信是绝对不能不来的 。
此时韩信身在齐国平定叛乱 , 面对火急火燎的刘邦 , 他提出了封自己为齐王的要求 , 迫于形势 , 刘邦无奈答应了 , 也正是此举为日后的君臣决裂埋下了祸根 。
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文章图片

西汉初年七个异姓王势力范围
皇权之下的牺牲品
但真正置韩信于死地的是他自身的性格和刘邦的帝王心术 。 刘邦建汉称帝后 , 韩信作为功高震主的开国功臣 , 自然而然的也就对他产生了猜疑 , 更多的则是忌惮 。
刘邦之所以忌惮一是因为韩信不仅能打 , 还很年轻 。 在多年的征战中 , 韩信的英勇奋战出生入死刘邦都看在眼里 , 尤其是在项羽死后 , 当世再无人能够在军事上与韩信掰手腕 。 可以想到 , 在刘邦百年后 , 若韩信起兵造反 , 那汉室会很可能不复存在 , 别的将领诸如彭越英布之流 , 若跟韩信对上 , 结局只有俩字--白给 。
另外 , 刘邦在建立汉朝时已年过半百 , 其他诸如萧何、曹参之辈更是已经年过花甲 , 而此时的韩信 , 才刚刚30岁 , 正直血气方刚 , 这么年轻的一位开国功臣 , 想必是个皇帝都不会安心吧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
偏偏韩信是一个不懂收敛的人 , 与其说不懂 , 不如说是不会 。 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 , 自从项羽死后 , 当世已无人能与韩信在领兵打仗上一较高下 , 再加上曾经有过"胯下之辱"的耻辱 , 功成名就的韩信自然就心高气盛 。
虽然韩信最后是死于吕后之手 , 但杀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没有刘邦的默许?何况在吕后心中 , 韩信这个人势必不能在刘邦死后为自己所用 , 严重阻碍了她想独揽大权的计划 , 况且她的儿子 , 即太子刘盈过于软弱 , 手无缚鸡之力 , 以至于刘邦想用"不类我"为由废除太子 , 而她本身一介女流也不可能与韩信争锋 , 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 , 以绝后患 。
必死之局 , 足智多谋的张良也无可奈何
韩信的锋芒太过锋利 , 锋利到足以刺穿刚刚建立的汉室皇权 , 这决定了韩信是必死无疑的 , 也决定了他遇害时 , 张良是势必救不了他的 。 就算真的救下来了 , 也只能救一时而救不了一世 , 韩信最终的结局并不会因此改变 , 张良也会因此彻底得罪吕后 , 搭救不成 , 说不定还会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