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二 )


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文章图片

萧何月下追韩信
值得注意的是 , 张良和韩信虽然同在刘邦麾下效力 , 但两人的交情并不深 。 他们之间的接触更多是出于工作需要 , 如和韩信共同整理兵书 , 序次兵法之类 , 除此之外并没有多深的交情 。 况且 , 就连和韩信交情匪浅的萧何都亲自参与杀害韩信一事 , 他这个局外之人好像并没有什么非救韩信不可的理由吧?
此外 , 在张良看来 , 韩信也不值得他去救 。 众所周知 , 张良是一个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的人 , 面对树大招风不会收敛的韩信 , 饱经风雨的张良难道看不出刘邦吕后的心思吗?不会的 , 所以 , 纵使韩信功勋显著 , 但他张扬的性格和尖锐的锋芒让张良在心里对他的结局早有了判断 , 自然在韩信将死之际也就不会出言相救 。
所以 , 张良对于韩信的死 , 更多的是一种对英雄落幕的怜悯和感慨 , 除此之外并无他处 。
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文章图片

西楚霸王项羽
韩信孤家寡人无人能救
张良救不了韩信 , 那么有没有人能够救下韩信?很遗憾 , 答案是没有 。 韩信未发迹还在淮阴时 , 便穷困落魄、孤身一人 , 投靠项羽时 , 由于曾经受过"胯下之辱" , 所以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 。 后来他投奔刘邦时 , 韩信也是孤身一人 , 在军中也没有发展自己的嫡系势力 。
也就是说 , 韩信没有朋友 , 至少在精神层面上是的 。 这样的人 , 哪怕有一些好友 , 那这些"朋友"也是有具有强烈目的性的 , 陈平正是如此 , 他曾救过韩信 , 不是因为他和韩信关系多么铁 , 而是出于一种赌博心理 , 把他的资本押在韩信身上 , 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这样的人 , 又怎能指望?
退隐江湖换得一线生机
韩信死了 , 最高兴的莫过于吕后了 , 因为她已经扫清了掌权路上最大的障碍 , 而刘邦此时已经身患重病 , 也没多少日子了 。 与韩信相比 , 张良虽然没有那么耀眼的军功 , 但作为刘邦的谋士 , 同样为汉室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 在朝廷中声名赫赫 , 但与韩信最后惨死的下场不同 , 张良最后是病逝的 , 落得一个善终 。
吕后没对张良动手 , 是因为在刘邦想将她的儿子 , 刘盈的太子之位废掉时 , 正是张良为她出谋划策 , 才使刘邦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 张良就此赢得了吕后的好感 , 再加上他是个文臣 , 手中没有军权 , 对吕后 , 对刘氏江山造不成什么威胁 , 所以便活了下来 。
韩信|韩信必死之局,张良无力相救,只能退隐朝堂求得一线生机
文章图片

西汉孝惠皇帝刘盈
日后刘邦对手握重兵的七个异姓王来了一次大清算 , 没有对张良、萧何这些文臣动刀 , 更说明了在刘邦心中 , 只有那些掌管兵权的开国功臣、异姓王才是汉室真正的威胁 。
张良在晚年时选择隐居不问朝政也是世人普遍认为他能善终的最大原因 , 但这真的是张良的本心吗?他的祖父和父亲共辅佐过五代韩国君主 , 官任宰相大权在握 , 身为名门之后的张良难道不想续写荣耀?
其实 , 此时张良更多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汉朝开国时 , 张良就已经年过半百 , 再加上一直体弱多病 , 而开国之初百废俱兴 , 有着诸多事务需要处理 , 这对年老体弱的张良来说是肯定吃不消的 , 所以他选择隐退 , 而他的子孙后代重新回到官场 , 也说明张良隐退是违心之举 。
退居幕后的张良 , 完全不问世事 , 从以往的"帝之师"变成了"帝之宾" 。 此外张良专心修道也是他能善终的原因之一 , 据《仙传抬遗》记载 , 张良的恩师黄石公曾传他一书 , 张良借助书中之法修之于身 , 相传能够炼气绝粒 , 轻身羽化 , 更有传说曾有人于他的墓中看见一台黄石枕 , 化作鸿毛飞天而去 , 不见其尸形衣冠 , 仅有《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留下 , 到了宋朝年间 , 更是被封为"凌虚真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