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此去三百年,许我一碑光阴

康熙|此去三百年,许我一碑光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蟠桃宫外墙及东便门箭楼
康熙|此去三百年,许我一碑光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太平宫碑》与箭楼遥遥相望
康熙|此去三百年,许我一碑光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末的蟠桃宫庙会
康熙|此去三百年,许我一碑光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世纪30年代的蟠桃宫
康熙|此去三百年,许我一碑光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殿内纸花簇拥
康熙|此去三百年,许我一碑光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蟠桃宫大殿内景
◎关笑晶(北京社科院满学所助理研究员)
编者按:满学学者关笑晶近年来致力于京城满汉双语碑的研究 , 本版今日刊发她对东便门原蟠桃宫遗址《太平宫碑》的考察文章 , 通过对这块满汉双语碑的文献考证和现场走访 , 还原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
在北京东便门箭楼的西南、车水马龙的二环路旁 , 矗立着一座中式碑亭 。它被四周葱翠空旷的草地环绕 , 显得有些突兀 。如行人驻足观看 , 则会发现里面安放着一块文字漫漶的石碑:右半边刻有泐略不清的汉文 , 左半边则是令人费解的竖排文字 。
鲜为人知的是 , 这块碑文是350多年前 , 一位叫吴达礼的满洲旗人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 它向世人讲述了一个舐犊情深的父亲和“王母娘娘”结识的故事……
一位救子心切的父亲
时光倒转 , 年龄稍长的老北京人都会知道 , 紧邻东便门城墙 , 曾坐落着一座道观 , 叫蟠桃宫 。蟠桃宫历史久远 , 记载北京历史的《宸垣识略》《顺天府志》等书 , 都称其“系明刹” , 而庙内“万历丙午年重修”的石额 , 证明蟠桃宫的建立至少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之前 , 至今已有400余年 。
1978年 , 北京修筑东便门立交桥 , 蟠桃宫因正位于主桥道路而被全部拆除 , 只剩下一块石碑 , 被移至立交桥南侧绿地中保存 , 是为蟠桃宫留下的最后残迹 。
我们的故事 , 就要从一位救子心切的父亲说起 。
石碑名为《太平宫碑》 , 碑身高170厘米左右 , 分阴、阳两面 , 碑阳为满、汉文合璧 , 因岁月的侵蚀 , 汉文碑文漫漶不清 , 而满文则相对完整清楚;碑阴为汉文 。通过对满文部分的释读 , 我们看到作者用质朴的话语记载了他与蟠桃宫的过往(以下内容由笔者翻译自满文碑文):
为东便门内王母娘娘殿后重建殿房(这件事)立碑
我曾经听说过世间有神佛(存在)等迂腐的虚话 , 无证可考的很多 。没有证据我便不信任 , 不信便不跟随别人 。世人传说孩子出痘时有鬼神(护佑) , 我曾非常怀疑 。那年 , 我的孩子们出痘 , 第五个孩子跟我说 , 王母娘娘照看护佑他们 。(孩子)痘疹痊愈后 , 我到处去寻找娘娘庙 。在东便门内桥南这地方找到后 , 便恭敬地备香、行礼答谢 。礼毕 , 我看见大殿后面有一块空地 。老者们告诉我 , 这里原来有三间殿 , 被火焚烧了 。为此 , 我便许愿要开始重建(这三间殿房) 。
父母和皇上一样 , 都疼爱自己的孩子 。世上有鬼神这样的话 , 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为实 。然而 , 以疼爱孩子的感情 , 在(神前)展示自己的诚实和谨敬 , 和神灵心意相通 , 岂能说是没有道理?况且 , 深知(神佛)的证据存在 , 亲眼所见还有什么可说!(重建)完成之后 , 我做赞语一首 , 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