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准备要趁早 年青一代为未来进行花样储蓄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6003322-1-1.html中国商报/中国商网(采访人员 王彤旭)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9月17日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 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带来的经济波动影响 , 我国年青一代开始意识到早日进行退休规划和对养老金进行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 经此一“疫” , 年青一代养老意识是否有所增强 , 又通过哪些方式为未来进行“储蓄”呢?现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侯斌从今年开始储蓄 。 “我在北京生活了近六年 , 虽然月薪从3000元涨到2万多元 , 但我基本上一直是月光族 , 没有储蓄 。 疫情发生后 , 我搬离了独居的两室一厅 , 开始与人合租 , 月租金也从6000元降到了2000元 。 我还额外办了一张银行卡 , 把每月结余都存进去 , 并且下决心绝对不动用里面的钱 。 ”侯斌对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谈及储蓄的动力 , 侯斌直言一切为了尽早“退休” 。 “我工作很忙 , 压力也很大 。 过去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 才大手大脚的花钱 。 但现在我意识到了 , 有足够的养老积蓄后尽早退休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 赚的钱也要储蓄起来才是自己的 。 我的目标是一年储蓄15万元 , 尽早存到300万元 , 到50岁就退休 。 ”侯斌说 。在北京某教辅机构任数学教师近三年的黎芳则通过投资房产为自己积累养老“本钱” 。 “我平时月薪在2万元左右 , 中考前的一个月能达到5万元 。 我男友的授课科目是国际数学 , 收入是我的四倍 。 因为承压巨大和个人生活完全被工作挤压 , 我们决定在30岁就退休 。 考虑到房产较为保值 , 以后也容易变现 , 我们去年在马来西亚购买了两套住房 , 并计划几年后在北京买房 。 ”黎芳说 。 当采访人员问到是否考虑将手中本钱进行投资时 , 黎芳表示 , 此前也考虑过购买基金或股票 , 但都因缺乏了解而作罢 。 “我们也关注过商业养老保险 , 到一定年龄后每月都有一笔养老金入账 。 但考虑到收益有限最终没有购买 。 事实上 , 我们也不担心以后的养老金问题 , 我们有足够高的薪酬 , 这也是储蓄的基础 。 ”黎芳对采访人员表示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以购买股票和基金进行投资达到储蓄目的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 “把钱存入银行储蓄或者购买保本理财产品固然风险低 , 但为了追求高收益 , 我可以说是毫不犹豫地进入了股票市场 。 ”今年31岁的周柏龙对采访人员表示 。 “父母多年的积蓄都交由我保管 , 再加上我工作几年的存款 , 共计400万元左右 , 我大部分都投进了股市 。 不止是我 , 我有许多同事和朋友也都在购买股票 , 平时也经常能听到大家相互讨论行情 。 ”但谈及股市的收益 , 周柏龙则表示并不理想 。 “自购买股票开始 , 我一直都在赔本 。 今年初终于短暂的回了本 , 但没过多久就又赔了 。 ”不过也有采访对象向采访人员表示 , 对于投资基金或股票有心但无力 , 更多还要靠经验丰富的亲属帮忙打理 。 “看到很多人都通过投资让钱生钱 , 从而有了更多存款 , 我也心痒难耐 。 但投资有风险 , 血本无归的案例也不少 , 我不得不慎重 。 目前一方面正在挤时间对感兴趣的投资方式进行了解 , 一方面也在向有多年购买基金和股票经验的长辈取经 , 并考虑直接把存款交给他们打理 。 ”黎芳表示 。 现在北京某传媒公司就职的冯嘉也对采访人员表示 , 当下正由母亲为自己购买股票 。 “我工作很忙 , 难有时间对此进行研究 , 而母亲炒股多年 , 经验丰富 。 希望能通过炒股投资赚取更多收益 , 从而有更多的储蓄 。 ”冯嘉说 。此外 , 也有不少人虽然渴望储蓄 , 但并无落实条件 。 在北京一家童书出版社工作的宋杨对采访人员表示 , 除去房租和吃喝 , 她每个月只能结余1000元 。 再加上隔三岔五购买日用品 , 基本处于“月光”状态 , 更遑论储蓄 。 因此 , 获得更高的薪酬才能更好的储蓄 。 而刚在北京一家外企入职的孙爽也持此种观点 。 “我此前从事媒体工作多年 , 因薪酬不高 , 所以并无多少存款 。 虽然我认为媒体行业更适合我 , 但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 , 我最后还是选择进入企业从事宣传工作 。 我的起始年薪为18万元 , 现在终于可以把储蓄提上日程了 。 ”孙爽对采访人员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