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潇说财经|数字化金融打造企业随身银行,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
某时装公司主营女装生产与销售 , 由于疫情影响 , 各门店暂时无法开门营业 , 营业款回笼受阻 , 公司账户预留资金只能满足两个月的生产 , 秋冬季新品设计及生产的资金出现了不小的缺口 。
交行上海浦东分行客户经理在客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 , 及时向企业负责人介绍了适合企业情况且满足需求的普惠e贷 。 随后 , 公司通过线上申请 , 很快成功完成了普惠e贷的发放 , 拿到了“抵押+信用”的授信额度 。 这也是交行上海市分行首笔普惠e贷 。
公司称 , 普惠e贷线上申请便捷 , 额度审批迅速 , 及时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 使得公司的秋冬季服装得以按原计划投放市场 。
文章图片
融资难、融资繁、融资慢
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格局 。
截至6月末 , 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3万亿元 , 同比增长28.4% 。 有贷款的户数2363.3万户 , 比年初增加了251.4万户 。 到7月末 , 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3.57万亿元 , 较上年末增加9651亿元 , 增速37.1% 。
今年上半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5.94% , 比2019年全年水平下降了0.76个百分点 。 6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5.08% , 比上年末下降了0.8个百分点 。
交通银行半年报也显示 , 交行普惠金融“两增”口径贷款余额2147.20亿元 , 较上年增长30.97%;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13.11万户 , 较上年末增加2.67万户;贷款累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39个基点 , 小微客户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下降85个基点 。
不过 ,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 缺信息、缺信用 , 对于银行而言 , 在传统展业模式下往往存在识别难、评价难、风控难等问题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条线负责人干晔敏表示 , 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是客户找银行 , 但是在普惠业务层面 , 让客户来找银行有难度 , 银行主动找小微企业客户也有难度 , 或者找到的并非目标客户 。
【刘潇潇说财经|数字化金融打造企业随身银行,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但是有大数据支撑的话 , 就可以更加精准 , 更加高效 。 所以数字化经营场景应用在普惠金融业务方面大有可为 。 ”干晔敏说 。
2019年12月23日 , 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正式上线运行 。 这也是上海公共数据开放的首个行业应用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是首批接入的四家银行之一 。
这一应用由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依托市电子政务云、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 通过普惠应用向银行开放相关公共数据 。 银行获取数据后 , 可以依靠大数据分析、建模等金融科技手段为中小微企业“精准画像” , 通过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 , 加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精度和力度 。
据介绍 , 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首批提供的300多个数据项都与普惠金融相关度较高 , 其中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科创企业认定、发明专利等是首次向商业银行开放 。
今年3月13日 ,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又与15家银行签署协议并共同发布“大数据普惠金融担保合作方案” , 采用“大数据+担保”融资模式 , 为上线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的银行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增信 , 支持银行扩大信贷投放 , 助力上海市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复市 。
在该方案中 , 银行在企业授权后 , 通过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获取公共数据 , 经过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综合评价后形成拟授信客户名单 , 再由上海市担保基金对名单中客户予以担保 , 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 特别是重点支持前期经营正常而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 。
借助于上海“两张网”建设 , 通过“大数据+担保+银行”的模式 , 交行上海市分行开发上线了“普惠e贷”产品 , 这是一款针对企业客户的一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 , 客户线上申请 , 依据税务、抵押物等信息 , 即可快速获取银行授信额度 。
推荐阅读
- 聚富财经|连锁便利店不断崛起,为何小卖部还没消失?,“以假乱真”被打击
- 智通财经|持股比例达6.93%,比亚迪股份4079万元入股芯片制造商华大北斗
- 晨财经|| 浙江A股上市公司达500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周末·事件
- 王爷说财经|日本出口60551万亿日元!对美国出口11953亿,对中国呢?,8月
- 智通财经|| 10月17日,智通ADR统计
- 中国网财经|比音勒芬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3.49亿元 同比增加12.01%
- 财经女记者部落|老板却坚决拒绝粉丝经济,选手只招大学生,电竞战队斩获《炉石传说》联赛冠军
- 中国商报财经中国广电首次“亮剑”第四大电信运营商手握多少王牌
- 第一财经|微博日活跃用户2.29亿
- 新华社|新华财经|车险综合改革满月 各方反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