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三 )
……
如果说 , 易地搬迁是住上新房子 , 光伏产业是鼓了钱袋子 , 那么对教育的重视、观念的转变 , 则是贫困群众希望的种子 , 是脱贫攻坚中耀眼的光 。
文章图片
两名小朋友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玩耍(8月6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邢广利 摄
脱贫攻坚15年免费教育……采访人员在青海藏文搜索引擎云藏看到的这些排名前10位的热词 , 充分透露出高原群众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 。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 ,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 , 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倾力攻坚 , 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 , 实际减贫53.9万人 , 高原大地发生巨变 。
一场雨后的贵德县 , 丹山碧水蜿蜒相依 , 河谷林带郁郁葱葱 。
在贵德县常牧镇切扎村 , 村民万德卡讲起两年前的场景 , 笑得合不拢嘴:当时 , 他作为脱贫光荣户代表到县里领奖——一辆农用三轮车 , 还即兴演讲了5分钟 , 告诉大家是怎么致富的 。
文章图片
青海阿妈罗罗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藏族小伙儿斗本加(右)和同事在给一部文化旅游宣传片进行后期制作(8月5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邢广利 摄
人口多、草山少 , 5年前 , 万德卡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5年来 , 万德卡一家不仅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房 , 还用扶贫专项贷款投资羊羔生意 , 去年开始他又担任草管员 , 生活红火了起来 。
等、靠、要 , 是拔不了穷根的 。 有党的政策帮助 , 我们更要自己去洒汗水、加油干 。 万德卡的大儿子已经在青海民族大学读大二了 , 他自己还准备再投资开一个牧家乐 。
当好政策遇上好干劲 , 双手就能创造好日子 。
这几天 , 青海阿妈罗罗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藏族小伙儿斗本加 , 正忙着给当地的文化旅游宣传片进行后期制作 。
30岁的斗本加带着几个伙伴 , 创办文化传播公司 , 已经拍摄了多部纪录片 。 斗本加这样说:我们就是用自己的镜头 , 记录家乡的巨变 。
文章图片
这是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的65岁的藏族阿妈周德(8月6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邢广利 摄
镜头下最美的风景 , 莫过于人 。
去年 , 22岁的空姐周毛才让从福建厦门航空公司辞职 , 返回家乡海南州工作 。
读书工作6年后回来 , 家乡不仅建筑更高了 , 还有了越来越多的电商、外卖、网约车 。 家乡更美了 , 生活也更方便了 。 采访人员面前的这个藏族女孩 , 装束时髦 , 腼腆之中透出这个年纪少有的自信 。
说起沿海和家乡的异同 , 周毛才让有这样一个心愿:希望家乡有一天也能拥有机场 , 让更多的人飞到更远更辽阔的地方 。
一旁的当地干部告诉我们 , 其实 , 离青海湖不远的海南州机场已在研究和规划中……
推荐阅读
- 生态保护|【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保护良好生态 铺就幸福小康路
- 欧佩克的磕头机让位给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板
- 静默如初|对事物的认知,通过创造性地论证,可以从复杂走向简朴!
- 从新加坡A50指数突破看中国股票的走向。
- 炒饭也有“产业链”? 这里的蛋炒饭不简单
- 养老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金色晚年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四季吉祥村 小康一家人
- 居家养老服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职业培训助残疾人再就业、奔小康
- 大豆产业|亩产超450公斤,新疆大豆创全国纪录
- 陶瓷产业|湖南醴陵:“陶瓷之都”发展千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