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墨客|作品销量一度超越张爱玲,40多岁入狱老无所依,民国才女苏青( 二 )


三、无法湮灭的才华
真怀念那样的日子啊 。
看到自己编写的戏剧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 观众激动的反应 , 是身为编剧的她最想收到的礼物 , 也是最好的嘉奖 。
无论是1954年首演、反响甚好的《屈原》 , 还是后来连演三百多场、创下了剧团演出的最高纪录的《宝玉与黛玉》 , 都带给她无上的自豪与成就感 。
枫桥墨客|作品销量一度超越张爱玲,40多岁入狱老无所依,民国才女苏青
文章图片
这是任何一个荣誉或奖项都给不了的 。 它来自于内心对自己的认可 。
距离上一次有这种感受差不多过去了10年 。 那是她的黄金时代 。 1935年到1945年的黄金十年 。
无意间的一次投稿 , 开始了她的创作之路 。 而婚姻的破裂 , 终于把她彻底地推向了文学之路 。 《结婚十年》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从杂质上的连载开始 , 便受到上海市民的热烈追捧 , 出书后更是反响剧烈 , 销量一度超越了张爱玲的《传奇》、《流言》 , 火爆程度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 。
有了这样的底气 , 她终于放开被束缚多年的手脚 , 做她真正想做的事了 。 不是成为文学家 , 不是写出多么有深度的文章 , 而是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杂志 , 让更多的国人看到这些优秀的著作 。
枫桥墨客|作品销量一度超越张爱玲,40多岁入狱老无所依,民国才女苏青
文章图片
于是 , 《天地》杂志应运而生 。 29岁的苏青成为了集社长、主编、发行人于一身的优秀新青年 。
第二年 , 她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浣锦集》 。 已经有了一批忠实读者 , 畅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 这本书的序 , 是张爱玲为她写的《我看苏青》 。
一年后 , 也就是1945年初 , 另一本散文集《饮食男女》出版 , 代序为《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
这时的苏青已经和张爱玲齐名 , 被视为当时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 。
可是 , 她的好运从来不会长久 , 就像战争终有一天会终结 。 三十岁的苏青 , 挥斥方遒、何等自信 。
但这样的自信和从容却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被一点点侵蚀 。 ''文妓''、''汉奸文人''这些舆论攻击、找不到工作的现实压力、投稿被拒的打击......四面八方的失败感不停涌来 , 几乎将淹她没掉 。
枫桥墨客|作品销量一度超越张爱玲,40多岁入狱老无所依,民国才女苏青
文章图片
好在 , 只是几乎 。 真正的才华 , 绝不会被永久地埋葬 。
四、注定的命运又如何
20世纪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时代 。 哪有人能在这样的时代里长久地幸福?苏青 , 不过万千同病相怜的人之一 。
她后来的种种遭遇 , 巅峰时刻、低潮处境 , 其实很早 , 就已有端倪 。
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不可怕 , 但对于追求精神世界的人来说却是巨大的灾难 。
何况对她来说 , 还是一场严重影响了她学业的婚姻 。
怀孕、退学、相夫教子 , 这一切都不在她的预料之中 。
枫桥墨客|作品销量一度超越张爱玲,40多岁入狱老无所依,民国才女苏青
文章图片
21岁的苏青 , 一身才华、满腔热血 , 胎死腹中 。 让她如何能甘心?更不要说 , 婆家对女儿的刻意冷落、丈夫平平无奇却不停的出轨 。
这所有的一切 , 都在为离婚做铺垫 。 甚至更早 。 早到从她一出生 , 结局就已注定 。
如果她不是出生在书香门第 , 不是从小饱读诗书 , 也许19岁的她就不会成为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 。
如果她出生在普通家庭 , 不是从小生活优渥 , 没有遭遇过家庭破产 , 父亲也尚在人世 , 母亲就不会将她早早嫁人 。 那此后所有的悲剧、喜剧也将不再存在 。 可惜没如果 。
每个人的命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有了自己的轨道 , 除非死亡 , 否则便只能在既定的路线里行驶 。 如果不想摔得头破血流、粉身碎骨 , 只能趟着石头、一点点向前挪动 。
枫桥墨客|作品销量一度超越张爱玲,40多岁入狱老无所依,民国才女苏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