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电园|沈亚楠:汽车供应链的延续、跨界与新合作( 三 )


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即使是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讲 , 我们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 , 从目前的100万台到750万台 , 但是整个供应链的体系能不能很快地做转型 , 这是一个挑战 。
当然了 , 从业界实操的角度 , 也看到很多供应链的重构 ,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一个主旨:新的核心、新的跨界和新的合作 。
新的核心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是会出现新的供应链核心企业 , 参照我们在智能手机发展的过程中 , 实际上新兴的一些更有竞争力的新一代的品牌 , 有可能会形成一些新的核心 。
当然我是亲眼看到很多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供应商是随着这两家大品牌销量下降 , 而彻底退出市场 。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供应商或者是新兴的供应商 , 抓住了新的核心 , 抓住了新的供应链核心品牌 , 发展起来 。
第二个 , 会有一些新的核心的供应商、零部件产生 。 手机的例子是一些企业从过去偏于一隅的IC供应商 , 到可以和高通竞争的供应商 , 是完全通过智能手机发展起来的 , 智能电动车也会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供应商体系 。
第二个部分 , 新跨界 。
这一点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了 , 特别是从消费电子和通讯设备行业进入到汽车行业 , 有非常非常多的企业 。 实际上还不够多 , 如果再参照智能手机当年的经验来讲 , 是有非常非常多的企业跨界而来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 大家可能不知道 , 当年苹果在做iphone的时候 , 它的按键是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找不到合作伙伴 , 是找的手表的工厂做的 。 实际上是一样的 , 今天我们身处这个行业 , 我们发现有很多的零部件需要创新 , 但在汽车行业是找不到的 , 我们需要跨界去找 。 同时 , 跨界而来的企业还有一个好处 , 我也希望在业界大家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 就是从消费电子和通讯设备而来的这些供应商 , 他们除了带来新的技术之外 , 还带来了新的合作模式 , 他们的反应会更快 , 支撑快速的创新会相对更快 。
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
第三个部分 , 新的合作形式 。
新的合作形式里面包括两个部分 , 第一个是车企与车企的合作形式 。
我们认为 , 今天中国汽车产业总产能是足够支撑下一步发展 , 车企与车企之间会萌生各种新的合作方式 , 有些车企可能会专注于硬件生产 , 一些企业可能会更关注与智能和品牌的营销 。 这样新的合作方式 , 我觉得下一步会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发展趋势 。 当然大家可能也知道 , 像麦格纳本身也这样做 , 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也准备进到这样的业务模式 , 可能有一些传统整车厂也应该考虑向这个方向发展 , 各自做自己有优势的事情 。
这是第一种合作 。
第二种合作 , 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会有新的变化 。
第一种变化 , 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的在核心零部件上新的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合资合作 , 特别是跟智能车、电动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 。
举个例子 , 就以理想汽车为例 , 智能和电动是我们的核心 , 我们不可能说把我的核心交给一个外包商来做 , 这是不可能的 。 但是我们也愿意开放合作 , 就会找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 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 , 来补强供应链 。
这起码是我们选择的一条路 。
另外一种合作 , 我们认为会有大型的集成式供应商出现 。 因为未来汽车的竞争是一个全方位的竞争 , 很多的车企都会专注于智能 , 专注于软件开发 。 一个企业的资源和关注圈是有限的 , 我们需要省下来资源去为这些智能和自动驾驶投入 , 我们就会希望有更多的供应链伙伴能够支撑更完整的 , 比如说整个底盘、整个座舱 , 提供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 。
这就是三个部分 。
因为今天是在南京 , 所以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理想汽车的制造基地是在南京不远的常州 , 我们的供应链 , 比如说我们最重要的座椅系统、空调系统 , 很多车身零部件 , 都是在南京生产的 , 南京为新能源准备的产业链是非常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