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电园|沈亚楠:汽车供应链的延续、跨界与新合作( 二 )


第一个要求 , 用户非常喜欢纯电驱动的优势 , 因为纯电驱动的加速平顺性、安全性以及交互智能实现是想要的 。
第二个要求 , 客户不想要的是什么?充电的焦虑 , 里程的焦虑 。
第三个要求 , 这车要物有所值 , 不能太贵 。
我们从增程的角度来讲 , 首先 , 增程式首先是一辆纯电车 , 在上面再追加了增程系统 , 所以驱动形式是完全纯电的驱动 , 驾驶体验、驾乘体验都是非常好的 。
第二个 , 因为有增程器 , 显然也没有里程的焦虑 。
第三个 , 由于增程技术特点 , 电池相对会小一些 , 省下来很多整车成本 。 同时 , 因为整车比较容易控制 , 所以车身结构需要用比较贵轻量化的材料比较少 , 所以总体来讲 , 理想ONE跟同级别燃油的成本是只高10%以内 。
虽然我们是没有补贴的 , 但是考虑到购置税的减免 , 客户买到这辆车的时候价格还比同级别、同性能的燃油车便宜 。
从这个角度讲 , 客户是愿意拥抱这样的车 , 这也就是刚刚我们讲的如何找到一条路 , 在没有政策驱动情况下 , 真正做出来让用户真正愿意买的新能源汽车 。
当然了 , 我们处在这个行业 , 也不能只想着商业利益 , 也要考虑社会和产业的问题 。
第一 ,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讲 ,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 , 目前理想ONE的节能减排效果非常好 , 首先47%的行驶里程都是纯电在行驶的;
第二 , 理想ONE跟同级别同性能的燃油车比较的话 , 我们中速的城市工况 , 就是靠增程器的角度来讲 , 我们的油耗是同级别同性能的60%左右 , 在高速是略低 , 基本相当 , 所以综合起来 , 我们节能减排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 而且我们目前也没有国家的补贴 , 甚至在北京也没有号牌的优势 。
从产业的角度来讲 , 我们还是希望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 过去我们受局限的主要还是发动机、变速箱 , 无论是纯电也好 , 还是增程也好 , 都是走到一个新的技术路线上 。 实际上我们已经自主地掌握了这样的能力 , 去突破过去所谓的产业瓶颈 。 无论是叫换道超车也好 , 还是弯道超车也好 , 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另外再补充一个数据 , 刚刚听到徐长明主任讲的一个数据 , 实际上我们今天理想ONE的销售在全国来讲 , 35%卖到限牌城市 , 65%是卖到非限牌城市 , 比传统新能源车的比例更趋近于正常的 , 不考虑限牌 , 不考虑补贴 , 是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一个结果 。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供应链的思考 。
首先 , 汽车行业百年的积淀 , 我们讲供应链一定会有变化 , 但是汽车的供应链还是以延续为主的 。
在这个延续里面 , 我们看到两个重要的问题 。
第一个问题 , 确实刚刚很多专家、领导都提到了 , 在我们的供应链上 , 虽然我们作为一个商业化竞争的企业 , 并不在意说到底非要是国外企业 , 还是国内企业的供应 , 但确实在很多的核心零部件上 , 我们只有独家的供应 , 没有太多竞争 , 这些部件 , 当然更多的也是被国外企业所控制的 。
这一块 , 我觉得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机会 , 对所有人 , 无论是中国企业 , 还是外国企业 , 都是一个机会 , 在很多核心零部件上还是需要有足够的竞争 , 这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 。
第二个问题 , 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思考智能电动车发展的时候看到的一个问题 , 刚刚大家也说了 , 到2025年要卖到500万 , 甚至750万台的智能电动车 , 但是大家要想为了支撑这样高速的增长 , 我们现有的供应商体系是不是能支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不能的 。 而且我们认为在这样的高速增长中 , 又回到我说的智能手机的年代 。 实际上 , 有很多很多供应商都随着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倒下了 , 供应商的产能是很快地转向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品牌 。 但是汽车是有差异的 , 汽车供应链的合作伙伴要转型 , 比如转型到我们这样的新品牌 , 时间会相对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