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绝对不是买套房( 二 )

任何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绝对不是买套房
剩下的人大部分租房 。任何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绝对不是买套房
莱比锡只有5%的人有房 , 剩下的人租这些人的房 。任何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绝对不是买套房
之前网上有个说法 , 说是德国人就不急着买房 , 所以房价不高 , 后来我不是常驻了一段时间德国嘛 , 前几天还又去了一趟 , 我问我们几个公司的德国小伙伴 , 我说你们德国人真有这么豁达的房地产消费观?他说只有傻逼才不喜欢房 , 他们攒不住钱 , 而且买房后对生活影响太大 , 普遍买不起房 , 德国政府是很鼓励买房的 , 首付非常低 , 但是大家依旧不太能买得起 。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 , 很快也会出现欧美的那种明显分层效果 , 牛逼家庭从一开始就买了好学校的学区房 , 然后通过好小学升好初中 , 然后重点中学 , 重点大学的路径就上去了 , 当然了 , 这里不是说进了好小学就一定能上名校 , 欧美顶级私立也没这个效果 , 但是概率会大增 。 对应的 , 普通人就概率大减 , 受教育权利就这样一点点向上移动 , 能扭转不?也不是不能 , 但是不太好搞 。比如明清的时候朝廷就发现一个大问题 , 南方在科举考试中比北方厉害的多 , 原因很多 , 比如南方受战乱祸害较少 , 很多知识家族底子足 , 这些知识家族往往藏书上万册 , 甚至有藏书楼 , 历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 , 熟悉科举套路 , 辅导下家里孩子自然有加成 。更重要的是 , 从宋朝开始 , 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 , 南方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培养小孩这个事业里 , 南方读书的孩子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北方 。福建和浙江这两个省的书院数量比其他省份加起来都多 , 经济实力的优势会反馈到所有层面 , 包括教育 。 所以中国从明朝开始 , 就有点像现在的录取模式 , 各个省都会有照顾 , 而不是简单的全国一起录取 , 但是在各省内部 , 依旧是有些地方霸占了全省绝大部分名额 , 跟现在多像啊 , 现在不也是各省那几所重点中学会拿走一大半名额嘛 。所以吧 , 不要怀疑 , 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 , 社会再演变一些年 , 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 , 你进不了这个圈 , 你就做不了某些特定的事 。 举例来说 , 孩子进不了某些好的学校 , 你就考不上211和985 , 或者说很难考上 , 如果上不了这类大学 , 将来就没法进入那些互联网公司 , 博主说这个并不是准备贩卖焦虑顺便卖什么东西 , 而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 , 或者说已经来了 。3消费的枷锁在《穷爸爸富爸爸》里 , 有句话对我打动特别深:穷人和富人都会买奢侈品 , 穷人往往用他们每个月的血汗钱购买 , 那些本应该用来投资或者留给他们的子女的财富 。 富人则是用他们所产生的资本购买 。 穷人购买了奢侈品后确实让他们看上去富有了 , 但他们随即进入了债务危机 。 每月的工资用来偿还债务 , 并继续贷款 , 他们进入了恶性循环 。也就是普通人把自己的工资花了 , 而一些有富人视野的人会把钱攒下来 , 买那种可以带来流水的东西 , 能带来流水的东西叫资产嘛 , 然后花资产带来的钱 , 因为那个收入算被动收入 。而且穷人消费和富人消费差距很大 。 之前德国的一个顶级房地产商有个言论特别有意思 , 他说财富积累到一定时候 , 钱是花不出去的 , 你买辆豪车 , 车升值了 , 你买个手表 , 手表升值了 , 你买金子 , 金子升值了 , 你不能通过消费来消灭钱 , 这可能就是有钱人生活的枯燥之处吧 。任何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绝对不是买套房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 , 这类资产消费什么的东西吧 , 说起来容易 , 但是做起来难的要死 , 最基本的一点 , 这些年慢慢的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如果买几套房子 , 然后坐着当包租公 , 那该多爽 , 可是问题是道理都懂 , 怎么操办?这个问题首先最难的就是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 , 去哪找?如果慢慢攒钱的花 , 估计得攒到天荒地老才能攒出来房子的首付 , 但问题就是赚的钱不够多嘛 , 对于大部分穷人来说 , 最难的事情就是钱不够花 , 怎么攒钱买资产?有人说可以借贷嘛 , 但是流水少的情况下 , 大杠杆几乎是找死 。更郁闷的是 , 穷人信用不太行 , 借不到钱 , 或者借钱成本太高 。 这里说的信用不是生活里说的那个信用 , 而是银行对你的信用评级 , 穷人没有抵押物 , 评级低 , 银行要不不借给你钱 , 要不利息高的要死 。但是我们知道 , 这个世界上的钱90%以上是从银行贷出来的 , 对 , 没写错 , 市场上90%以上的钱都是贷款 , 你贷不到钱 , 很多游戏就不带你玩 。所以吧 , 这件事对于那些有条件但是消费观有问题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 , 但是对于真穷人来说 , 几乎无解 , 明知道当前的生活方式越走越窄 , 但是依旧只能这样走 ,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郁闷的事了 。当然了 , 有些人属于“道理都懂 , 客观条件导致没法操作” , 但是依旧有不少人脑子里真缺根弦 , 我有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当村官了 , 他说国家给贫困户是有拨款的 , 但是很多贫困户并没有好好的把这部分钱利用起来 , 不少人到手后随手就瞎花了 , 他感慨有部分人穷是缺机会 , 有部分人真是活该穷 , 扶不起来 。4 习得性无助下边这段话是从微博“硅谷王川”(这个号非常有料 , 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那里看到的 , 非常有启发 , 我其实有类似感觉 , 但是一直没能用语言概括出来 , 直到他发了个帖子出来 , 我也不必总结了 , 直接抄过来: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 , 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 , 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 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 变得更为消极 。 即使情况改变 , 有机可乘时 , 也不去行动 。 这种情况严重时 , 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 甚至忧郁症 。 当有很多选择时 , 自我掌控感非常强大 , 这样人可以长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 , 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 当然选择过多的时候又有三个问题: 决策需要耗费更多精力 , 选择后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 , 因为犯错误造成的心理挫折感更强 。Barry Schwartz 《选择的悖论》(paradox of choice)大家看到了吧 , 如果长期不做选择 , 大脑就会变得很消极 , 很多人说自己感觉自己快要得抑郁症了 , 其实完全可以反思下是不是自己平时几乎没啥事需要自己选择 , 完全是生活逼着你在往前走?这种状态下 , 时间长了确实会产生一种越来越强的消极状态 。既不想改变 , 也不想去想改变的事 。这也是我这些年目睹的强人和穷人之间最大的差别 , 绝大部分正常人似乎对生活有种“认命感” , 觉得也就这样了 , 凑合着过吧 , 又不是不能过 , 但是强人总有种碰上问题就主动去解决 , 解决了还要优化 , 优化了还要固化的习惯 , 这两种思维一开始可能效果不太明显 , 持续十年 , 非常可怕 。说到这里 , 得祭出我们这张图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