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血栓是“沉默”的杀手——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冠脉动脉形成血栓会引起心肌缺血 , 出现心绞痛或心梗;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 , 引起偏瘫、意识障碍甚至双目失明等症状;在四肢动脉产生则会引起肢体缺血性坏死等;此外 , 还有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
那么血栓是如何形成 , 我们用以下动图来展示 。
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正常血管
血管内皮是指位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 它参与形成血管的内膜 , 具有物质交换 , 减少摩擦 , 吞噬异物、细菌、坏死和衰老的组织 , 参与机体免疫活动的功能 。 一旦血管内膜受损 , 血小板会在受损或病变处聚集 。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血管内膜受损
血小板黏附于内膜损伤后裸露的胶原表面 , 被胶原激活后发生肿胀变形 , 随后释出血小板颗粒 , 再从颗粒中释放出ADP、血栓素A2、5-HT及血小板第Ⅳ因子等物质 , 使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地在局部黏附 , 形成血小板小堆 , 此时血小板的黏附是可逆的 , 可被血流冲散消失 。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在血管内膜附近 , 血小板增多
(图中粉色是血小板)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血小板开始“兴奋”
并不断聚集于受损处附近准备修复
血小板正常修复
随着内源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 ,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 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 后者与受损内膜处基质中的纤维连接蛋白结合 , 使黏附的血小板堆牢牢固定于受损的血管内膜表面 , 成为不可逆的血小板血栓 , 并作为血栓的起始点 。
“兴奋”的血小板聚集到一起 , 造成局部血液成分改变 , 血小板会在血液中发出“指令” , “召唤”凝血酶 。 凝血酶现身 , 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血小板大量聚集于受损内膜处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呼唤另一“主角”凝血酶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凝血酶出现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凝血酶为血管内膜受损处进行凝血修复
心脑血管|12张动图带你领略血栓形成与转归全过程
本文插图
修复完成
到此为止你可能认为血管破损修复已圆满完成 。 但是 , 由于血小板过于尽职尽责 , 追求完美 ,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
血栓形成
由于不断生成的凝血酶、ADP和血栓素A2的协同作用 , 使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激活和黏附于血小板血栓上 , 致其不断增大 。 由于血小板血栓的阻碍 , 血流在其下游形成旋涡 , 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 。 如此反复进行 , 血小板黏附形成不规则梁索状或珊瑚状突起 , 称为血小板小梁 。 在血小板小梁间则由网有大量红细胞的纤维蛋白网填充 。
已经修复好了的血管内膜处 , 异常“兴奋”的血小板还在不断“召唤”凝血酶 。 持续凝血 , 持续修复 , 从而造成凝血过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