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越是全网群嘲,我越怀念这部良心华语片( 二 )


导演许鞍华曾说 ,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 , 她“最想拍的”就是《半生缘》 。
许鞍华认为 , 张爱玲的哲学和对人生的看法 , 在《半生缘》中体现得最为详细:

“误会 , 无奈 , 时间过去的感觉 , 这个小说realise(实现)得最好 , 而且 , 我觉得这个故事比较适合我拍 , 因为它比较朴素 , 不用靠一些很玄妙的visual(视觉)或者imagery(肖像)来表现效果……”(《许鞍华说许鞍华》)
从1983、1984年开始 , 拍《半生缘》的想法就开始在许鞍华心中酝酿 , 但由于当时不便来大陆取街景、弄堂等的实景 , 搭景又可惜 , 就决定先拍《倾城之恋》 , 结果并不理想 。
过后那十年 , 许鞍华时时刻刻都有个念头想拍《半生缘》 。 直到1996年 , 拍摄的条件和契机终于渐渐成熟 , 剧组拿到一千一百万的预算 , 并请到黎明、吴倩莲、梅艳芳、黄磊、葛优等组成卡司 。
次年 , 这部介于艺术电影与流行电影之间、“不伦不类”的电影问世了 。
《半生缘》片场的许鞍华(木星 摄)
与张爱玲的原作相同 , 故事设定在1930年代的上海 。
其中主要有几个家庭:沈世钧家庭、顾曼桢家庭、许叔惠家庭 , 牵扯出三对男女的故事 。
为了叙事的简单明朗、“尽快入戏” , 许鞍华与编剧陈建忠删减了原著中不小的篇幅 , 通过交待男女主人公顾曼桢与沈世钧之间的关系开场 , 并一直以两人间的感情发展为主线 。
影片的开头 , 便是两个人对这段爱情发端的不同叙述 。
世钧的回忆是极其浪漫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 , 我做过许多没有原因的事情 , 也有见过许多过目就忘记的面孔 。 直到有一天 , 她突然在我面前出现 。
结合曼桢的视角来看 , 却更加有趣:
他来厂里已经好几个月了 , 我一共见过他四次 , 每次他都像看不见我 。 可能是他太专心吧 , 根本没留意旁边的事情 。

世钧记忆中的初次相遇 , 发生在一家小餐馆 。
在同事兼老友叔惠的介绍下 , 他正式认识了曼桢 。
也在几次似乎不经意的接触之后 , 越来越在意她 。
得知曼桢的手套丢失 , 世钧独自打着手电、冒着夜雨去白天三人拍照的地方寻找 。
找到之后 , 却又因如何归还而尴尬、纠结 。
世钧思来想去的纠结、手套被归还时曼桢的脸红无言 , 恰恰是两人都对对方有意的证明 。
但是 , 这段美好爱情的?面前 , 却有着重重阻碍 。
曼桢家早年丧父 , 姐姐曼璐为了养活一家老小 , 心痛地离别了已经订婚的恋人张豫瑾 , 去当舞女赚钱 。
牺牲自己的曼璐养活了家人 , 却也难以避免地成为了家人难以公开的“耻辱” 。
她内心知晓这一点 , 并决定嫁给“不笑像老鼠 , 笑起来像猫”的有妇之夫祝鸿才 。
祝鸿才的投机生意越做越大 , 内心却也越来越膨胀 , 不但流连酒色 , 甚至还向妻子提出了对曼桢的非分之想 。
曼璐拒绝后 , 遭到了祝鸿才变本加厉的冷遇 , 夫妻关系濒临破裂 。
另一边 , 世钧的家庭也并不平静 。
为了与姨太太争夺财产 , 世钧的母亲几次发来告急家书让他回南京 , 并要求世钧尽快结婚、接管家族的生意 。
第三次回乡时 , 曼桢随世钧同行 , 正式与世钧的父母见面 。
不想世钧的父亲曾经见过曼璐 , 并因此将曼桢误认为舞女 。
尽管世钧、曼桢真心相爱 , 他们的未来却因为旧式家庭的算计与成见而背负重压 。
许导曾提到 , 张爱玲在书中用了很多笔墨描写老人家的心情——
他们怎样控制年轻男女的命运 , 他们的心理、生活细节等 。 现代观众对于这些“就一定没兴趣看” , 因此 , 他们删去了小说内容的近三分之一 。
但是 , “旧家长”们的存在感仍在影片中有着强烈的体现 , 不仅直接激化了男女主角之间的矛盾 , 还间接促成了姐姐曼璐的\"黑化“堕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