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智能--- 新的智能形态
现代计算机的所有程序逻辑 , 以及导入、处理、导出的数据流 , 都是建立在二进制数码基础上的 。 一方面 , 无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网络系统、交流系统 , 都是数码程序逻辑的功能;另一方面 , 无论物体的时空表象、运动表象、色彩表象、图形表象、文字表象、视频表象、音频表象 , 以及情绪表象、信息存储都可以一一转化为数码符号的显现 。如此 , 我们须从更高的时代视野上领悟 , 二进制数码符号和数码程序逻辑的出现 , 是人类符号文化和人类智能的一个革命性发展 , 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 它的重要意义越往前就越会显示出来 。数码的突出特点是 , 它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运算表达 。 通过电子震荡频率开关表示1和0两个数字 , 一个2.0G普通电脑的CPU运算可以达到每秒20亿次 , 一些超大型计算机的峰值和连续值则可以达到每秒数亿亿次 。 如此的1和0运算 , 如用人脑计算需数年或数十、数百年之久才能完成 , 电脑则在滴嗒不到的瞬间完成 。 在这样的快速运算中 , 一切人类认识的事物表象都可以被迅速地转化为二进制数码符号的标识 。二进制数码符号的制作和使用 , 产生了特有的数码程序逻辑 。 我们在使用电脑时 , 电脑的所有功能都是由一个个二进制数码程序逻辑的大大小小集合来实现的 。 这样 , 二进制数码符号 , 不仅能够把所有的事物表象转化、录制为种种数据流;更能够把种种数据流通过程序逻辑的导入、处理、导出 , 成为种种电脑的显现样式和控制操作的指令 。现在在图形、色彩、视频、音频等数码转换上 , 通过数码技术的摄入、录制已十分成熟 。 图形和声音的数码识别 , 文字和声音的互为转换亦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 。 这样的进展说明了 , 人类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数码技术的摄入、录制和识别 , 把图形、文字、色彩、视频、音频的表象全部转换为数码标识 。 实际上这已预示着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 在未来都可以为数码标识 , 甚至获得人类感官所无法察觉表象的刺激的数码标识 , 例如 , 超生波刺激的数码标识、辐射刺激的数码标识 , 种种宏观刺激和微观刺激的数码标识 , 以及人类情感的数码表识等等 。在这样的基础上 , 通过数码符号和数码程序逻辑的发展 , 则将绽出一种比人类声符和图符建构的概念智能更高一级的数码建构的数码智能 。 这样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 。 当代 , 随着计算机、因特网从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中获取海量的离散信息 , 将其转化为数码的录制、存储、管理和分析 , 导出了一种大数据云计算的数码智能 , 即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到之前发现不了的信息 。 微博、天猫、淘宝、微信等等 , 现在都在直接产生了大量包括定位、消息记录、消费记录、评价、阅读等等记录的殊为庞大的信息 。 我们个人手机使用时留下的各种数字痕迹 , 都会为互联网企业录入 。 例如 , 在百度上查看某种商品 , 或阅看某类文篇时 , 过后打开百度 , 百度的网络页面上很快就会出现同类商品和文篇的推介 。 现在国家的气象、交通、卫生、城市管理等等领域 , 都在日益重视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管理的数码智能 。 种种情况都在预示 , 一种新的更高智能 , 即数码智能正在我们所处时代的地平线露出 , 它的未来态势是非常值得哲学关注和思考的 。数码智能是人类概念智能的更高发展 。 我们知道 , 人类智能是高于动物智能的 , 动物智能是感性表象的 , 是没有概念加入的 。 按照康德的见解 , 感性只能产生直观 , 不能产生思维 , 没有概念加入 , 思维是不能产生认识的 。 人类精神能动和实践创造的智能是建筑在概念+概念逻辑的基础上的 。 二进制数码在电脑、网络程序的运用中 , 它现在已不仅仅限于是一种数学的进制方式 , 而是超越了数学的进制方式 , 发生了一种制作和使用数码符号的特质 。 这种数码符号 , 既是人类智能的新发展 , 又是一种新的和可能更高的智能形态 。现在还难以预料的是 , 数码智能尚在开端 , 在相当长的时期仍然会长久依赖人类智能 , 而在未来 , 它的发展又会如何呢?人类智能是否能够未雨绸缪地赢得同数码智能的互为合作和互为依赖呢?数码智能是否会随着程序逻辑量的亿万级集合贯通 , 获得自主意识而走向自己的独行发展呢?这是哲学思考和科学实证需要不断跟进的
推荐阅读
- 智能视频换脸技术太可怕
- 世界级大师为广州市民设计“小美好”
- 搞懂“智能联接”,这一篇就够了
- 你很淡定?那是因为你老了
- 中年|JUSY3C数码配件:拒绝一成不变,手机的"颜值时代"到来了
- 中秋赏月遐想
- 黑格尔---博学与真理无关
- ★浅谈数码相机的前世今生
- 模态逻辑---逻辑知识普及之一
- 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成数字时代“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