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单|新媒:外卖骑手的五分钟该向谁要

_原题为 新媒:外卖骑手的五分钟该向谁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7日文章 , 原题:外卖骑手的五分钟该向谁要?“我还有10分钟就到 。 今天下雨路上堵 , 实在不好意思啊!”手机点餐半小时后 , 送餐的外卖骑手拨通我的电话 , 解释他为什么没按时送达 。 骑手小哥之后又打了两个电话通报他的最新方位 , 就差没说出那句潜台词:“千万别给我差评啊!”其实 , 要不是骑手几番道歉 , 我都没注意到这单外卖已超时 。 虽然比预计时间晚了10分钟 , 但40分钟里从下单到送达 , 在我看来已非常快了——尤其是在和新加坡外卖服务对比之下 。
自疫情后居家办公以来 , 我点外卖的次数直线上升 , 和岛国各大外卖平台的摩擦也持续增加:预计1小时送达的外卖等了两小时还没到、拿到手的炖汤洒了2/3、不小心选错配送地址后不能修改订单 , 向客服反映被对方讥讽:“谁让你没看清楚就下单呢?”这些问题到了上海后都迎刃而解 。 绝大多数外卖都在半小时内送达 , 加几毛钱还能买超时保险 , 超时10分钟就获10倍赔款;汤水多用密封袋严实包裹 , 外面还罩上精美的铝箔保温袋;下单后不仅可以修改订单 , 还可实时查看骑手方位;即便凌晨想吃宵夜 , 都有人马上接单……这些服务对应的只是5元(人民币)不到的配送费 。
【下单|新媒:外卖骑手的五分钟该向谁要】如此物美价廉的体验背后 , 是中国发达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 先进的前台客户端和后台系统保障顺畅的点餐体验 , 数以百万计的外卖骑手则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来源 。 不过这套“算法支配人力”的模式缺陷也日益凸显 。 一篇关于外卖骑手的报道本月在互联网上被热议 , 也让外卖配送系统受到空前关注 。 用户不愿傻等 , 企业不想让利 , 让骑手多喘口气的5分钟 , 该向谁要?这并不只是外卖行业面对的挑战 。 在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到达高位后 , 来自新增用户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 , 新经济企业可开拓的空间逐渐缩小 , 僧多粥少的局面进一步压缩底层从业人员的议价能力 。打破困局 , 需第三方力量 , 例如通过行业协会达成统一协议 , 或完善法规明确权益和责任 。 往小了说 , 更好地保障骑手安全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往大了看 , 帮助低收入人群稳步提高工作和生活品质 , 能有效拉动内需 , 为中国“内循环”提供稳固根基 。 (作者陈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