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首批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这一年 , 毕业生刚踏入求职赛道 , 迎面而来的第一问题却是——“非全到底算什么” 。根据新浪舆情通8月的数据显示 ,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网声量达到1.5w以上 , 一个月内登上两次热搜 。国企央企利用系统后台剔除“非全”申请者、中石油长庆油田公然毁约、多地住房及落户补贴不包括“非全”毕业生……种种歧视引发热议 。发声的除了“非全”群体 , 还有表示不服的路人:如果什么都统一对待 , 还要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干嘛?话题争议性因此直线上升 。对于这一质疑 , “非全”群体虽然感到愤怒 , 但心中也不禁问天问大地:如果培养的时候就全都统一对待 , 为何还要在我的学位学历证上标注一个“非”字?“非全日制”终究是错付了吗?过去 , 国家为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 特意为在职人员设立了联考 , 只要通过联考、完成学业 , 就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 这就是所谓的在职研究生 。众所周知 , 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门槛低 , 授课时间少 , 即使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 , 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给简历贴金 , 纷纷加入在职读研大军 。在这个时期 , 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明显是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抗衡的 , 不仅缺乏学术氛围的浸染 , 而且存在不少高校放水招生的情况 , 低进低出成为在职研究生的水货标签 。2016年9月 , 教育部出台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新政 , 政策规定当年11月30日之后录取的研究生 , 从培养方式上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也就是说 , 非全日制研究生取代了曾经的在职研究生 , 成为非脱产学习的一种新方式 。 然而 , 在社会公众以往的认知里 , 两者都是同等质量的“水货” 。一石激起千层浪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查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拒绝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 主要理由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信档案上标注的“非”字不光彩 。微博有一名博主曾经发起投票:如果时光倒流 , 你还会选择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吗?同样是近70%的网友毫不犹豫选择了不会再读 , 个中辛酸只有读过的人才懂 。知乎上有个楼主扔出一句痛心慰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现在你们怎么样了?”首赞“XCPP”网友除了回应“极度痛苦 , 非常后悔”之外 , 还加了一长串的事实例证——“非全的培养实在太有‘含金量’了”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根据XCPP的讲述 , 学校对他的要求是前两个学期脱产和全日制的学生一起上课 , 不仅考试难度和全日制拉上同一水平线 , 学分要求也比全日制多 。考勤、日常作业、课堂展示、论文提交、期末考试一样都不会少 , 连开学都要按规参加军训 , XCPP抱怨的不是课业压力大 , 而是明明我这么努力修学了 , 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 。2016年 , 教育部曾在文件中明确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坚持统一标准 , 保证同等质量” 。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2016年9月14日 , 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通知 , 许多人正是冲着它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如果要来解读“统一标准 , 同等质量”这句话 , 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网络上的义愤填膺 , 就不应该被讽刺为“狗急跳墙” 。首先 ,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6年改革之后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 , 录取分数线和全日制研究生并轨 。相比过去的联考 , 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直接攀升 , 在录取这一关就已经把许多学术诚意不足、报考动机不纯的人员筛掉 。能够被录取的 , 基本付出了相当的业余复习时间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其次 , 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和学位双证书 , 就是因为“统一标准”四个字在成绩考核环节贯穿始终 。从入学录取 , 到科研成果、学分考试、毕业盲审 , 每个环节都不会因为所谓的“非全日制”而降低标准 。 学校用一种最公正的方式完成了“同等质量”四个字的验收 。“唯学历论”不是问题的根源真正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倍感委屈的 , 不是在校考核的严格 , 而是出校待遇的不对等 。网络上声量最高的讨伐就是几乎所有私企 , 甚至某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都将“全日制”这一要求摆上台面 ,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粗暴地划归“非”正规、“非”能力、“非”质量 , 他们作为硕士研究生被莫名其妙撵出了受益圈:某些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优才招聘”、“非普通就业”不面向非全日制;某些城市的落户补贴、人才安居、档案转移不接收非全日制;某些企业的招聘启事明确拒绝非全日制应聘 , 连下拉选项都消失不见……一系列社会性歧视直接引爆导火索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