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Arm破纪录交易背后:黄仁勋能否成半导体业最具话语权的人?

以400亿美元破纪录金额收购Arm , 业界担心英伟达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
英伟达|Arm破纪录交易背后:黄仁勋能否成半导体业最具话语权的人?
图片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有望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具话语权的人 。
英伟达计划从软银手中收购Arm , 出价400亿美元打破了半导体产业的交易纪录 。 这将使得英伟达成为横跨服务器、PC、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等多个重要领域的关键角色 。
过去几年 , 英伟达在外界的形象日渐丰富 。 从面向游戏玩家提供GPU芯片扩展 , 到增强人工智能算力 , 再到驱动自动驾驶汽车等 。 凭借在一系列热门领域的投入 , 英伟达的市值已飙升至3210亿美元 , 超过了英特尔的2127亿美元 。 尽管英伟达最近一个财年的营收只有109.2亿美元 , 而英特尔多达719.7亿美元 。 但后者在先进制程上的迷失 , 给了英伟达反超的机会 。
黄仁勋的自信还来自于上一笔69亿美元巨款收购Mellanox 。 2019年对这家以色列公司的收购 , 不仅一举击败了同样参与竞购的英特尔 , 还帮助英伟达奠定了在云计算市场的新机会 , 拉高了经过数月重创的英伟达股价 。
黄仁勋曾在当时一场采访中表示 , 其很少做交易 , 而是通过建立新的业务的方式拓展 。 但对眼下这笔交易却格外重视 , 并对媒体表示“真的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 。 他认为英伟达现有的IP(知识产权)在全球只能触达有限的客户 , 而有了Arm , 则能“触及多得多的市场和客户” 。 不仅如此 , 英伟达相信当下仅仅制造一个芯片已经不够了 , 而是需要一个生态系统 。
不过 , 黄仁勋仍需要扫清监管障碍 , 同时面对竞争对手的潜在反对 , 甚至还有Arm联合创始人的反对 。
被收购方联合创始人:救救Arm
就在英伟达披露收购Arm的计划时 , 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suer抢先发声反对 。 他在一封名为“救救Arm”的公开信中呼吁 , 希望英国首相可以阻止英伟达的交易 。 他担心因英伟达的收购而破坏Arm的中立 , 因为其超过500多名客户中有诸多英伟达的竞争对手 。 Hermann Hasuer还表示 , 这笔收购也使得其将受制于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 。
激进的Hermann Hasuer为此专门搭建了一个网站“savearm.co.uk” , 并以此来希望业内联署其对英国首相的请求 。 为了强调这一重要性 。 Hermann Hasuer甚至使用了“主权”的概念 , 表示国家经济主权同样重要 , 这笔交易相当于“把英国最强大的贸易武器交给美国 , 将使英国成为美国的附庸国” 。
除了上述两个理由 , Hermann Hasuer还提出担心英伟达会削减Arm在英国的员工 , 并将决策和大量工作机会转移到美国 。 他曾在Acorn Computers工作 , 参与了Arm的分拆独立 。 不过 , 1997年起 , 他扮演的角色更多是风险投资者 , 并未在Arm任职 。 Arm官网的高管名单中也并没有Hermann Hasuer 。
Hermann Hasuer虽然也给出了英伟达收购需要满足的条件 , 包括保证工作岗位、不会在获得IP(知识产权)时享有优待、英国从OFAC获得豁免不受限制等 。 但他更倾向于让Arm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 令英国政府成为重要股东 。
收购仍面临多国监管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 , 早在2016年 , 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Arm时 , Hermann Hasuer就提出反对 。 只不过由于软银并非一家芯片公司 , 也没有改变Arm中立的定位 。 这笔交易很快就获得了各国政府的批准 , 3个月内就完成了 。 但是眼下 , 根据英伟达的披露 , 这笔收购仍需要英国、中国、欧盟和美国监管的批准 , 预计将在18个月内完成 。 这一预估是参考了当时对Mellanox的收购 , 其在2019年3月宣布消息 , 但直到2020年4月中国政府才有条件批准了这笔交易 。
最近两天 , 英伟达的高管被询问最多的就是关于这笔交易的进展 。 北京时间9月15日晚 , 英伟达还为此专门召开了线上会议 。 在这次会议上 , 这家公司提出了知识产权和所有权两个概念 。 英伟达认为Arm的知识产权在英国剑桥创立并发展 , 其将会继续在英国投资 , 保持Arm的总部设在英国 , 而对于所有权其认为Arm将属于一家美国公司 , 而不是一家日本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