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Arm破纪录交易背后:黄仁勋能否成半导体业最具话语权的人?( 二 )


在说服政府审批上 , 英伟达仍有障碍 。 9月11日 , 英国工党明确表态这笔收购案不符合公共利益 , 并以此批评执政的保守党 。 英国政府发言人回应称 , 政府正密切关注收购案 , 如果收购可能对英国构成威胁 , 将启动进一步调查 。 媒体报道称 , 如果以国家安全为由启动调查 , 那么这个审查可能长达数月 。
目前 , 虽然英国政府并未直接对英伟达作出要求 , 黄仁勋已在公开信中作出一定的承诺 , 而且计划在剑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
但从外界来看 , 由于国际宏观环境 , 英伟达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将更大 。 中国厂商设计的系统级芯片95%都是基于Arm的指令集 , 这包括华为海思等主流芯片厂商 。 对Arm而言 , 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市场 , 其已累计超过150家客户 , 出货量超过10亿片 , 贡献了总销售额的20% 。
因没有批准而导致交易失败已有先例 。 2018年 , 高通曾希望以4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价格收购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 , 但因为中国监管机构未对此表态 , 在最后一刻停止了交易 , 并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 不过 , 黄仁勋仍乐观表示对得到中国监管机构批准有信心 。
对手担忧英伟达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目前来看 , 最大的反对者可能来自半导体行业 , 依据是Arm长期商业地位的存在 。 Arm并不生产芯片 , 但通过IP授权的模式获得收益 。 高通、苹果、三星和华为等拥有自身芯片能力的厂商都是基于Arm指令集为基础进行设计 , 而Arm的技术不只是应用于手机 , 也应用在物联网、边缘计算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
为了消除Arm客户的疑惑 , 黄仁勋表示会继续保持开源和中立性 。 不过 , 他也表示将基于英伟达的GPU和人工智能技术扩展Arm的IP授权组合 。 这也是多数受访分析师所推测的 , 英伟达想要掌握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
2019年 , 英伟达宣布开源深度学习推理引擎TensorRT , 后者为在英伟达 GPU 上运行的语音、视频等 APP 提供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吞吐量 。 但是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收购Arm后 , 有望帮助英伟达将其自身的人工智能技术做成标准 , 应用有望更加广泛 。
这一模式并不新鲜 。 英伟达曾游说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 赞助研究所和创业公司 , 希望它们可以一路支持GPU的发展 。 英伟达甚至提供测试版本的GPU给大型公司的科学家使用 。 这种积极的态度打动了硅谷工程师们 , 后者更加积极地使用英伟达的产品 。 2012年 , 人工智能研究者们发现CPU难以满足深度神经网络多层级特点的计算要求后 , 开始选择英伟达GPU方案进行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 。
这个技术转向推动了2014年前后一批人工智能公司开始寻找GPU领域的专家 , 帮助其将已有的研发从CPU迁移至GPU 。 英伟达则借此机会实现业务的高速增长 。 2017财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6% ,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是背后的助推器 , GPU的收入同比增长59% , 而数据中心各业务增长了2.5倍以上 。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 , 英伟达的业务重心开始不只在终端 , 而是伸向云端 , 而这与Arm的扩展路径吻合 。 目前 , 谷歌、亚马逊、高通和华为等厂商也都开始推出基于Arm的服务器 。
英伟达与Arm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早就开始 。 2019年8月 , 英伟达宣布其加速计算平台CUDA将支持Arm架构 。 因此 , 对于这笔收购 , 英伟达迫切渴望弥补其在CPU的欠缺 。 虽然大多数服务器使用GPU进行计算的加速 , 但英特尔x86架构的CPU仍是更广泛服务器的选择 。 英伟达的高层们早就意识到了完整的平台解决方案的价值 , 也是能进一步提升其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领域竞争的关键 。
但这也是其他Arm阵营芯片厂商所担忧的 , 英伟达的角色将在“运动员”之外 , 增加“裁判员”的角色 。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 , RISC-V将成为另一个选择 。 与Arm一样 , RISC-V也是一种精简指令集架构 , 但不同的是其由一个非盈利基金会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