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文史局|夫妻携手20年成香港富豪,正得意时妻子遇难,转身娶妻妹过日子

【锵锵文史局|夫妻携手20年成香港富豪,正得意时妻子遇难,转身娶妻妹过日子】锵锵文史局|夫妻携手20年成香港富豪,正得意时妻子遇难,转身娶妻妹过日子

文章图片

锵锵文史局|夫妻携手20年成香港富豪,正得意时妻子遇难,转身娶妻妹过日子

文章图片

锵锵文史局|夫妻携手20年成香港富豪,正得意时妻子遇难,转身娶妻妹过日子

文章图片

锵锵文史局|夫妻携手20年成香港富豪,正得意时妻子遇难,转身娶妻妹过日子

文章图片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 ,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 , 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 , 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时机去努力开创的人 。
个人的机遇无处不在 , 而历史的机遇大门往往是对一批人打开 , 但这一批人中能最终获得巨大成功的 , 又是少之又少 。
如果说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人们是这样的一批人 , 那么被称为“亚视之王”的香港巨富邱德根就是这其中获得最终胜利的少数人之一 。
在1964年 , 陪邱德根奋斗了20余年的结发妻子裘锦秋不幸遇难 , 而邱德根在发妻过世一年后就娶了妻妹裘锦兰 。 消息一出 , 社会哗然 。

少年漂泊1924年 , 邱德根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小商户家庭 , 家里除了他之外 , 还有三个年幼的妹妹 。
那个时代鲜有人有机会从小学一直念到大学 , 邱德根也在结束几个月的初中生活后就辍学打工 。
1939年 , 15岁的邱德根来到了上海 , 在被称为“远东第一影院”的大光明电影院找到了一份代位收票的工作 。
勤勉的年轻人在艰难的年代求生 , 成功地在那个时代站住了脚 , 他不仅被任命为经理 , 还开办了一间小型印刷厂 。 而邱德根就是在这期间认识了裘锦秋 。
裘锦秋的父亲经营米行 , 曾做过上海粮食会会长 , 裘锦秋本人毕业于之江大学 , 才貌双全 。
但裘父不仅没有看不起邱德根 , 反而十分看重小伙子的勤勉 , 支持两人的交往 。

认识仅一年 , 邱德根就与裘锦秋正式结为夫妻 , 定居上海 。 当时的邱德根已经从大光明电影院辞工 , 开始自己放映电影和幻灯片挣钱 。
辛苦创业1950年 , 邱德根赴香港电影 , 打算带回上海放映 。
当时的香港还只是个海边小城市 , 远没有现在繁华 。 充满机遇的时代不是社会变革的时代 , 就是百废待兴的时代 。
果然 , 一到香港 , 敏锐的邱德根就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与机遇 。
虽然当时社会普遍不发达 , 但香港毕竟是沿海城市 , 与外界交流甚多 , 资金、投资、证券、股份都因这些交流而变得蠢蠢欲动 , 人来人往的大街虽然破败 , 却处处充满了机遇的味道 。

雄心勃勃的邱德根一回到上海就果断变卖了所有家产 , 当时刚怀孕不久的裘锦秋也全力支持丈夫 , 跟着邱德根来到了香港 。
来到香港以后 , 真正进入到当地的影视行业 , 邱德根突然发现贸然进入市场的自己 , 其实根本没有多少优势 。
若要开办影院 , 规模名气肯定都不及当地的大影院 , 香港不像上海 , 自己的资金也不够 。
再说影片 , 如果放旧影片 , 根本吸引不到那些有足够消费能力的香港市民 , 但新的电影租金又很贵 , 有一场上座率不高 , 就足以让他赔光老本 。
终于 , 百般思虑下 , 邱德根另辟蹊径 , 将他的电影市场有市区搬到了农村 。

当时农村人没有什么娱乐项目 , 农闲时只能聊天 , 串门 , 睡觉 , 一部电影 , 不管新的老的 , 都足以让他们兴奋好久 。
邱德根开始到村口、农舍放电影 , 并慢慢建立影剧院 。 就这样 , 邱德根从农村打入了电影市场并如鱼得水 。
到1960年 , 短短10年时间内 , 邱德根就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成为了拥有14家影剧院的“影院大王” , 被同行们称为“白手兴家的上海佬” 。
自始至终 , 裘锦秋都陪伴左右 , 并诞育数名儿女 , 可以称之为事业的左右手 , 家庭的贤内助 。
在乡村站稳脚跟后 , 邱德根开始把眼光放到市区 , 也是 , 如果他只是想放放电影 , 他就不会来香港 , 他也不会是邱德根了 。
另辟蹊径好像是每一个行业成功的敲门砖 , 这一次 , 邱德根又从农村入手了 。

他看到银行家们总是把城里的富豪和中产阶级视为潜在客户 , 但其实乡村的市场前景其实也很广阔 。
于是他创办了远东钱庄 , 专营乡村中的存款和借贷服务 。 他不仅办银行 , 还为客户子女的留学作担保 , 同时投资其他行业 , 为客户提供其他多项服务 。
这些投资项目相辅相成 , 同时盈利 , 而远东钱庄 , 就是后来盛极一时的远东银行的前身 。
痛失爱妻 , 转身娶妻妹1964年 , 邱德根认识了一位叫陆运涛的大富翁 , 陆运涛对其很是欣赏 , 打算与其共同发展电影事业 。


推荐阅读